召开南安市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举办“南工杯”系列职工文体活动、"双线融合" 助力人才进阶、打造“工会+”一体化维权模式……近日,南安市总工会制作《“工”绘同心圆 筑梦新时代》工会专题片,用“娘家人”的温暖,实干笃行,与全市劳动者一起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信念铸魂,汇聚“同心”。
思想灯塔,指引逐梦航程。过去一年,市总工会召开南安市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开启南安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崭新篇章。以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思想政治工作凝心铸魂,开展劳模工匠宣讲、职工读书分享会等65场次,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
打造“南工”特色文化品牌,举办100多场沉浸式、体验式“南工杯”系列职工文体活动,覆盖职工4.5万余人次;作品《守护-娘家人》获评福建省“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八闽好网民”主题活动“娘家人微故事”;荣获泉州市职工宣讲比赛优秀组织奖;获中工网“匠人匠心”栏目刊播56篇。
坚持党建带工建,持续深化改革,开展“小三级”工会“集中提升”行动,工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荣获福建省县级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特等奖,并在全国工会经审工作交流会作典型发言;以成功街改造项目为契机,完成市总工会提升改造工程,建设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健康中心、职工之家、工会驿站等工会阵地,完善服务功能,工会形象焕然一新。
数智赋能,淬炼“匠心”。
聚焦创新推动和产业发展,引领职工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展现风采。全方位、多载体、多工种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日益成熟,全年举办各级竞赛22场,覆盖装备制造、市监、卫健等行业;推进创新项目培育,累计申报福建省及全国职工“五小”创新项目197项,推荐17项优质成果入围第二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名师带高徒”工程成效显著,实现师徒结对1664对。
线下“订单式”、线上“云培训”学习平台"双线融合",助力职工实现从“工”到“匠”的华丽蝶变。创建2家泉州市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班36期,2947人次参训,涵盖电工、钳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等行业;扶持10个农民工创业扶助工程和基地培育项目,119名职工参与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
厚植劳模工匠成长土壤,评选77名南安市劳动模范,创建泉州市级以上劳模(工匠)工作室、示范性工作室3家、工匠型班组6个;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服务88项,预计产生经济效益约2700万元;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省级五一劳动奖章4名、工人先锋号2个、五一劳动奖状1家;推荐命名“泉州工匠”4名、“南安工匠”19名。
服务提质,持续“暖心”。
用心用情做好维权服务,打造“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一体化维权模式,精准指导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向3014家企业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书,覆盖职工9.38万人;办理涉及职工权益纠纷、农民工劳动报酬等信访案件162件,追回欠薪45.4万元。市总工会获评省级竞赛组织工作通报表扬单位。
擦亮温暖关怀服务品牌,“四季四送”为职工提供就业岗位3.2万多个,走访慰问一线职工、困难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7000余人次;9.24万名职工参加职工医疗互助,发放389.33万元补助1683人;发放工会会员消费券1300万元,返还3288家企业工会经费1186.1万元,组织24期1104人参加各级工会疗休养班。
聚焦职工多元化需求,精准推出系列贴心服务。开设70个职工子女暑托班,惠及2010余名职工子女;开展心理健康、家风家教等主题关怀活动100余场,服务劳动者1600余人次;承办省总工会家风家教职工阅读沙龙,特邀奥运冠军李发彬家庭分享,构建 “成长关怀 + 心灵守护 + 文化滋养” 的立体化服务矩阵。
接下来 ,市总工会将以新的姿态 ,继续与全市广大职工凝心聚力,画出最大“同心圆”,在新征程中奋斗前行,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