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银幕之声融古今,科学艺术谱新篇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银幕之声融古今,科学艺术谱新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1 22: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4月21日电(记者 闫东洁) 4月21日18时30分,中国科技馆球幕影厅内,一曲由中国民族乐器倾情演绎的巴赫经典旋律划破时空界限,拉开了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银幕之声"科学电影音乐会的帷幕。在宏大的穹顶巨幕上,星系与星云随音符流转,将观众带入声画交融的沉浸式宇宙剧场,实现了民族器乐与宇宙、自然、中国、世界与未来的跨时空对话。

作为中国科技馆"文化立馆"战略的一次重要实践,本次音乐会突破传统艺术边界,力图打造"可聆听的科学、可观看的音乐"。音乐会上,15名民乐演奏艺术家以二胡、古筝、扬琴等传统乐器,创新演绎多首独具特色的中外经典。与此同时,球幕影院的巨型银幕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历年精彩科学电影集锦依次呈现,民族音乐现场演奏与球幕影像艺术完美融合,全方位包裹着观众的感官。

开场篇章"金声玉振 星河探秘"中,东西方乐器交织奏响《G弦上的咏叹调》,搭配我馆球幕特色天文课团队精心制作的实时数字天象视频,实现了古典乐章与宇宙探索的诗意交融;随后的"上善若水 和谐生态"篇章中,贾湖骨龠、塔吉克族鹰笛等传承千年的古乐器演奏,配合动物与自然题材影片,让观众深切领略到自然与文明的和谐共鸣;"木秀东方 文明序曲"章节,通过多民族器乐重奏《声声不息》,成功串联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先进科技和多民族融合之美;"厚德载物 世界之光"篇章中,悠扬的大提琴独奏以弓弦演绎巴赫经典,银幕上的巴别塔、金字塔与巨石阵,在古典旋律中化作一部流动的人类文明史诗;"薪火相传 触摸未来"以原创曲目串联起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历程,将"东方红一号"升空、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等壮举融入音符。终场段落,当130年的光影传奇与星际跃迁的科幻想象,伴随着炫酷科技激光秀在球幕影院的穹顶绽放,现场气氛达到顶峰,赢得观众的阵阵欢呼和掌声,也为整场音乐会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场持续30分钟的沉浸式体验,吸引了包括科技工作者、艺术院校师生和科学电影影迷等上百名跨领域群体,实现了过去与未来、民族与世界、电影与音乐、科学与文化跨界融合的多维对话。这是中国科技馆一次文化互鉴的有益尝试,更是人类对未知永怀探索之心的和鸣。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