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解锁”国际中文日新玩法

4月18日,北京交通大学一场以“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为主题的国际中文日活动盛大启幕。约3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相聚于此,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北京交通大学“解锁”国际中文日新玩法

来源:中国日报 2025-04-20 15: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4月20日电 4月18日,北京交通大学一场以“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为主题的国际中文日活动盛大启幕。约3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相聚于此,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与者手持“通关文牒”,在各个精心设置的区域开启文化探索之旅。活动还特别设置了奖励机制,集齐3枚印章就能解锁“御膳房”和“非遗手工坊”的进阶体验,制作糖画、品尝花茶和中国传统小吃,感受舌尖上的传统文化;体验版画、掐丝珐琅、漆扇等非遗技艺,领略传统手工艺的魅力。盖章最多的同学还能获得精美的汉服及“翰林学士”称号。

“快看!这个孔明锁我解开啦!”在活动“竞技场”区域,来自法国的卢卡兴奋地举起手中的孔明锁,引得周围同学纷纷鼓掌。投壶游戏区同样笑声不断,同学们手持箭矢,屏气凝神地投向壶口,在传统游戏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巧思。

“皮影馆”内,昏黄的灯光下,灵动的皮影随着鼓点演绎着千年故事。土库曼斯坦的唐一泓目不转睛地盯着幕布,当被问及皮影制作工艺时,她认真思索后回答:“听说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等好多道工序!”而唐一泓自己也是古彩戏法的表演者,她激动地表达了揭秘中国传统戏法之后的感慨:“以前只是电视上看到变魔术,感觉一定很难,经过老师一个多月的指导,我也掌握了三仙归洞,九连环等经典节目。中国传统戏法真的是考验演员的功夫,既要动作敏捷还要想着台词,同时还要管理好表情,真的是非常锻炼人”。

“经典”传诵区域,书声朗朗不绝于耳,同学们踊跃参与传统诗词背诵挑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通过第一轮五言绝句以后,蒙古同学沐伦开始挑战“五魁首”,接连拿下了《礼记》和《周易》的节选,真可谓当之无愧的“魁首”。

丝竹坊中,古琴、竹笛、葫芦丝的悠扬乐声萦绕耳畔,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不少同学亲手奏响了千年华夏乐章。

来自巴西的孟菲举着盖着3个印章的“通关文牒”,迫不及待地冲进“御膳房”,跟着老师学做糖画。她小心翼翼地用糖画笔勾勒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猪佩奇,兴奋地说:“我的糖画又好吃又可爱!”

最终,来自蒙古国的道尔吉凭借多达17枚的印章数,荣获精美的汉服及“翰林学士”称号,成为这场文化之旅当之无愧的“大赢家”。

据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刘晓芳介绍,北京交通大学已连续四年举办国际中文日活动,凭借丰富的内容与精彩的呈现,深受留学生们的喜爱。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以往“老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今年的活动首次将舞台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导力量。

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参与筹备的学生们主动查阅海量资料,深入探究各体验项目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反复练习技艺手法。活动现场,他们化身“文化小导师”,热情地向其他同学传授知识与技巧。这一全新尝试不仅让留学生们进一步深化了对中文的理解与感悟,更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