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至17日,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1500余名师生踏上韶山热土,开展为期两天的“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访、思政课堂、主题班会等形式,师生们沉浸式感悟革命历史,在伟人故里汲取奋进力量,为青春注入红色基因。
一、星夜兼程,誓言铿锵映初心
凌晨5:30,隆回一中的校园灯火通明。首批1000名学子在晨曦中集结,班主任逐一清点人数,分发统一早餐。6:18,载满期待的专列准时启程;第二批500名师生紧随其后,于9:16踏上征程。高铁飞驰,窗外山河如画,车厢内《东方红》的旋律悄然流淌,学子们或翻心潮澎湃。
“这是青春的朝圣之旅。”随行教师感慨。12:40,首列专列抵达韶山站,鲜红的校旗迎风招展,与韶山苍翠的松柏交相辉映。
15:30,毛泽东广场庄严肃穆。连同隆回二中、武冈市一中、武冈市二中在内,4000余名师生列队整齐,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青年怀壮志,立功正当时……”誓言在广场上空回荡,少年们的声音铿锵有力,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承诺刻入心间,三鞠躬后,全体师生依序缓步向前,将献花敬献于毛泽东铜像前。绕像一周时,《东方为什么红》的旋律萦绕耳畔,不少学子眼眶湿润。“铜像的目光仿佛穿透时空,让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2403班学生周美烨动情说道。
(二)思政课堂,少年立志话担当
17:00,韶山学校思政营地迎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恰是风华正茂》。授课老师以“毛主席在韶山有什么故事?毛主席为什么会成为一代伟人?毛主席的成长经历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三大追问开篇,带领学生穿越百年时空,从“韶山少年”的耕读岁月,到 “辗转求学”的求索之路,再到“傲立潮头”的革命壮举,最后落在“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上。课堂上,学生踊跃答题,掌声此起彼伏。课堂上,学生们聚精会神,踊跃答题,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领悟“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密码。“我终于明白,所谓‘时代新人’,就是要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让青春在强国征程中绽放光芒……”
暮色渐深,研学热情未减。18:40,动画电影《少年毛泽东》在营地教室放映。荧幕上,少年毛泽东雨中护粮、智斗乡绅的故事令学子们屏息凝神。“原来伟人年少时便心怀天下!”观影后,班级自发组织讨论,不少学生感慨:“我们这代人的‘战场’在科技、在创新,但为民初心永不变。”
(三)故居寻迹,薪火相传启新程
17日上午,师生分三个团探访毛泽东同志故居。木桌竹椅、油灯旧籍,简朴的陈设无声诉说着“孩儿立志出乡关”的壮志;在毛泽东生平展区和纪念馆专题展区,泛黄的手稿、珍贵的照片、斑驳的文物,串联起“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生涯,让“艰苦奋斗”“家国情怀”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词汇,而是化作具象的精神丰碑。图书馆内,“读书精神课程” 带领学生感悟毛泽东“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的进取态度,泛黄的书页与电子阅读屏古今交融,诠释“读书报国”的永恒主题,少年们俯身细观,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上午11:00,“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班会上,学子们以青春视角解读研学收获。有的带领全班重温誓词,声震屋宇;有的让红色歌曲余音绕梁,致敬峥嵘岁月;有的庄严承诺,激荡报国热忱。留言墙上,“2035 我在科研一线”“我要成为乡村教师”等青春憧憬跃然纸上;明信片上,致未来自己的寄语承载着少年的赤子之心。正如研学手册中所言:“韶山之行不是终点,而是青春奋斗的新起点。”
(四)归途满载,潮头勇立正当时
下午13:30分,返程专列启动。车厢内,学生们或讨论研学所得、畅谈理想,或翻看研学笔记,回味两天来的所见所感。晚上20时许,两批师生安全返校,活动圆满落幕。
“红色种子已深植心田。”负责此次研学的邵阳亲和力机构负责人在总结中感慨。校长王书博寄语学子:“愿以此次研修为帆,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政教处主任陈定球表示,学校将把研学感悟融入日常思政教育,让红色教育真正“活”起来、“潮”起来。
两日韶山行,一生赤子情。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32周年之际,隆回一中学子以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对话伟人,在沉浸式研学中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成人礼。当国歌声再次回荡在隆回一中校园,红色基因已化作无形的火炬,照亮新时代青年前行的道路。
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赤诚,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书写属于自己的风华篇章。(图片由陈齐政 丁品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