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清镇职教城是全国最大的职业教育园区之一,拥有十余所职业院校,迎来众多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等国的留学生来此就读。其中,贵州水利水电职业学院和贵州交通职业大学独具亮点。
2023年,亚龙丝路学院的第一批35名学生毕业,该学院由贵州水职院和柬埔寨马德望理工学院联合成立,旨在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由中方提供语言培训和实践技术指导。“我们的第一批学生都十分的优秀,拿到了我们学校和柬埔寨学校的双证。多数都去了中资企业,有的学生甚至升职成了管理层。”水职院国际教育部办公室主任余丹丹喜悦地说。
自2018年学校开始招收留学生以来,余丹丹一直负责汉语课程教学。走在校园里,她能记得遇到的每个留学生的名字。她说,所有课程都进行中文教学,这对学生的语言水平提出了要求。除了实操课程外,学校还教授日常和职场汉语。“大多数学生在刚开始只会用中文说你好,看到他们日渐进步,直到能够听得懂中文教学,我感到十分欣慰。”她补充道。
来自柬埔寨金边的郭素金和王金月在水职院学习汉语,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后,他们将有机会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或申请中国的其他大学。“我已经在中国学习了快一年,接下来我想去读金融,我已经申请了南开大学,希望能够继续在中国读大学并留下来工作。来到中国前,我还担心气候不适应,但贵州的温度很适宜,我很喜欢。”郭素金用流利的汉语说道。19岁的王金月萌生来中国读大学的念头,是被中国电视剧里的汉服和古代文化所吸引。现在她最喜欢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概况课,并希望毕业后回到柬埔寨当一名汉语老师。
“贵州在职业教育,尤其是水利水电和交通上具有优势,加之贵州离东南亚国家更近,气候饮食差别相对较小,对于这些国家的学生具有天然吸引力。” 水职院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兼国际教育部主任宋海静表示。他介绍,学校目前在校有43名留学生,亚龙丝路学院第二轮招生将于9月开始。中国教师将前往柬埔寨授课,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将有机会在中国深造。
此外,贵州交通职业大学与东南亚国家合作专业技能教育交流和打造相关培训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该校成立于1958年,被誉为“贵州交通人才的摇篮”。这里的毕业生遍布全国交通及桥梁建设领域,现在则借助自身的优势,将贵州多喀斯特地貌磨砺出的桥梁专业技术推向世界舞台。
如今,柬埔寨和马来西亚都面临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需求。交职大办公室外事管理负责人吕昕璐也表示:“根据学生就业反馈,柬埔寨仍然需要大量的交通工程专业人员,以支持道路、桥梁和其他项目的建设和维护。”为此,该校联合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柬埔寨工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柬埔寨鲁班培训中心”。迄今为止,该校已派出10多名教师,培养了772名本土人才,并且其中一部分已经在柬埔寨金港高速项目实习。吕昕璐表示,学校已与东盟国家开展了近10年的教育合作,今年将计划继续派遣五名教师到柬埔寨执教。(记者 杨军 刘伯千 编译 罗思扬)
原文见4月18日中国日报旗舰版4版、香港版4版、国际版4版。
英文链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504/18/WS6801a533a3104d9fd3820233.html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