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干”为桥,打通民心“梗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而“干”就是连通党心民意的“桥梁”。当前,少数干部下基层存在“身入心不入”的现象,党员干部下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至”,既要“坐板凳”更要“掏心窝”。破解之道在于践行“三干”:带着问题“蹲点干”,不当“葫芦型”干部,甘做“铁锹型”公仆,在田间地头找办法;迎着困难“带头干”,哪里有群众的“热锅上的蚂蚁”,哪里就要有党员的“铁肩膀”;盯着实效“持续干”,不搞“运动式”帮扶,多做“滴灌式”服务,以“钉钉子”精神解决教育、医疗等民生难题。
以“干”为引擎,助推发展“突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干”是最硬核的方法论。面对转型升级的“娄山关”、创新突破的“腊子口”,党员干部既要杜绝“口号式落实”的虚干,也要防止“盆景式打造”的假干,更要反对“作秀式调研”的蛮干。要在科技创新一线,“干”出核心技术突破;要在乡村振兴战场,“干”出产业富民新路;要在风险防控前沿,“干”出化危为机本领。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起而行之的“行动派”,当攻坚克难的“主攻手”,以“钉钉子”精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这既是对“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时代呼应,更是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护航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玉溪市通海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