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虹,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严征言,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研究生
当 “春日经济”“赏花经济” 成为热词,我们应共同探索:如何让短暂的花期化作持续的消费动能,让自然之美转化为文化符号?因此,本文将从政策赋能、实践创新、未来图景三个维度,揭示赏花经济背后的产业逻辑与文化势能。
一、政策东风:为春天装上加速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犹如一声春雷,为春日经济指明方向。政策明确提出 “深化‘文旅 + 百业’融合”,这要求将赏花游从单一观光升级为全产业链体验。紧随其后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在时间和空间上做文章,很大程度是要从关系上着力,给“一朵花”找“好搭子”,促进多业态融合联动。
二、破局之道:从流量狂欢到生态构建
从长江之畔到莱茵河边,从武陵山区到富士山下,当樱花与郁金香的芬芳融入城市肌理,一场关于自然与文明的深度对话正在展开。
(一)国内案例:各具特色的春日叙事
1.武汉:用樱花编织城市梦想
在晴川阁古建筑群,樱花与红墙碧瓦构成天然画卷;在光谷步行街,3D 投影将樱花绽放在摩天大楼间。这座城市深谙 “以花为媒” 的精髓:樱花季期间举办的世界 500 强对话湖北活动,吸引投资超千亿元;“樱为有你・乐购武汉” 消费季联动全市商圈,推出赏花主题盲盒、樱花限定美食。将樱花 IP 深度植入城市发展基因,探索将尖端科技元素融入传统赏樱场景,通过“自然艺术化-交通未来化-文明数字化-建造科技化-历史生活化”五大体验维度,打造全国首个“可感知的科技樱花叙事链”。
2.湘西:让山花成为振兴密码
“一城一花”解锁全域旅游新范式。海拔 650 米的陈家坡自然寨,户籍人口不足100人的自然寨,因春花烂漫单日游客量首破3000人次,以35%的增速连续3年领跑湘西州“赏花经济”。返乡青年开发 AR 赏花小程序,让游客扫码即可聆听百年梨树的故事,线上预售突破百万元。更令人惊叹的是,花垣县的梨花谷已形成 “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民俗” 的全季产业链,年综合收入近千万元,真正让“梨花香雪”化作乡村振兴的“白银经济”。而龙山百合产业通过开发面膜、花茶等衍生品,将传统农业产值提升至 30 亿元。
3.武宁:让矿区变身诗意栖居
曾经的废弃矿区如今被 600 亩樱花林覆盖,带动 50 位农民就业。当地创新“花 + 文创”“花 + 美食” 拓展产业链的发展模式,藏红花花丝每克售价 260 元。2023 年,武宁生态旅游收入突破百亿元,走出一条 “生态修复 + 文旅融合” 的转型之路。
(二)国际经验:他山之石的智慧闪光
1.日本:樱花的文化炼金术
当 “染井吉野” 樱花以 “见花不见叶” 的独特姿态席卷日本列岛,这个品种已超越植物属性,成为 “物哀美学” 的具象化表达。日本政府将樱花季与 “观光立国” 战略深度绑定,将樱花打造成为日本国花,在国际上以sakura之名,成为带有文化符号属性的专有名词,通过精准的花期预测、主题化活动设计,去日本赏樱已成为日本旅游的一大标志,吸引 373 万外国游客在 2024 年樱花季赴日,创造 548 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日本的这种化“普通”为神奇的文旅操作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荷兰:郁金香的资本变奏曲
郁金香,是荷兰的“国家名片”——从17世纪“郁金香狂热”到现代产业链,荷兰掌控全球郁金香种球贸易的90%以上。库肯霍夫公园,正是这一产业的集大成者。库肯霍夫公园以郁金香为核心,融合风信子、水仙等700万株花卉,不仅打造“春季限定”视觉盛宴,更是精密的经济机器。这里创造 “农业 + 文旅 + 金融” 的三重盈利模式,书写郁金香经济学。闭园期间,500 家供应商按规划种植球茎,实验室持续培育新品种,授权IP到海外(如上海鲜花港),收取管理费,扩大全球影响力。
三、未来图景:让春天常驻城市基因
赏花经济的本质,是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过程。正如湘西州文旅广电局副局长杨铁平所说:“赏花经济绝非转瞬即逝的春风,恰是全域旅游交响乐的铿锵序曲。”本部分将从文化赋能、科技破局、产业融合、品牌运营四个维度,解释 “春日经济” 的深层逻辑,探寻城市如何在花海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1.构建 “景观-文化”双轮驱动的文化赋能模式
在文化赋能层面,可通过 “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实现自然景观的价值重构:首先组建人类学、文旅规划、非遗传承人构成的跨学科团队,运用田野调查、口述史采集等方法挖掘景观文化基因;其次实施 “场景二重奏”策略:实体场景嵌入非遗工坊、民俗表演等文化触点,数字场景开发 AR/VR 叙事系统。最终通过 “文化元素产品化” 实现价值转化。这种“解码 -再造-转化”的文化赋能模式,使自然景观从物理空间升华为承载文化记忆的消费载体。
2.打造 “多维赏花” 生态的科技破局矩阵
在科技破局层面,可通过“时空重构法”突破赏花经济的物理边界:在空间维度,搭建 “云赏花”全域平台,运用 360°慢直播技术实现全球共享;在时间维度,建立花卉生长数字孪生系统,用户通过 APP 领养虚拟花卉并积累“花期能量”兑换线下体验。技术融合方面,运用区块链技术发行绑定地理坐标与文化故事的花卉 NFT。数据驱动层面,构建赏花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人流、消费、舆情,动态调整策略。
3.推进“三产融合”的产业联动闭环
在产业联动层面,可通过“三产融合闭环模型”实现全链条价值提升。农业端建立樱花品种分级标准,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实现精准灌溉,降低种植成本;工业端开发花卉深加工产品,打造“赏花 + 制造”场景,带动订单增长,实现品牌与销量双赢;服务业端设计“赏花 + X”套餐,创新花卉金融产品。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业价值延伸、服务业态创新的协同联动,形成从田间到指尖的完整产业链闭环,实现赏花经济的乘数效应。
4.构建 “三位一体”的品牌 IP 化运营模式
在品牌运营层面,可通过“定位-符号-传播” 三位一体的品牌 IP 化运营实现文化符号的全球传播:首先确立唯一性价值主张,通过国际认证强化品类领导地位;其次构建多维度符号系统,设计专属 IP 形象与品牌主题曲;最后打造“事件+跨界+长效”传播矩阵,通过话题营销、跨界联名及建立花卉研究院输出行业标准,形成从短期引爆到长期积淀的品牌资产。这种方法论使花卉 IP 突破地理限制,成为具有全球认知度的文化符号。
当文化基因注入自然肌理,当科技创新重塑时空维度,当产业融合编织价值网络,当品牌符号跨越地理边界,短暂的花期便化作城市发展的永恒动能。在这个万物生长的时代,每个城市都可以成为春天的诗人。当我们学会用文化保鲜、以科技赋能、借产业绽放、凭品牌远行,自然之美便会永远绽放在城市的血脉里,成为永不褪色的经济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