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驼铃鸣新韵,数字丝路启新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07 15:2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4-07 15: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中国石油云南石化铁路专用线上,两只20英尺罐式集装箱注入近50吨柴油后,编挂上货物列车,踏上了前往中老铁路宁洱站的旅程,标志着中老铁路成品油装运试验正式启动。

从运输农产品到承载能源,从技术突破到人文浸润,中老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成绩斐然。这条横跨山水的钢铁动脉,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革新、文明化交融为笔触,正为共建“一带一路”绘制出一幅合作共赢的时代画卷。

数字丝路的“中国力量”。今年以来,中老铁路货运繁忙,运输需求旺盛,截止3月30日已累计运输货物61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150万吨,同比增长10%,昔日的“茶马古道”焕发数字活力。面对能源运输长期依赖公路转运的瓶颈,此次创新采用“一箱到底”的数字化运输模式,不仅大幅提升运输安全性与经济性,更推动"农产品北上、能源南下"的双向循环通道加速成型。这种创新突破,不仅巩固了云南作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枢纽地位,更推动中老泰多式联运体系加速成型,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提供坚实支撑。

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中老铁路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从规划到运营始终践行“与自然共生”理念。在规划阶段,项目团队以架桥隧、绕林区为核心策略,最大限度减少对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铁路运营阶段,生态理念进一步延伸至细节,万象车站以“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为原则,定制本土化绿化方案,站前广场利用自然光与智能节能照明系统,能耗降低超30%。铁路沿线保留原始植被,站房设计与地域文化相融,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赋予交通枢纽生态美学价值,实现了“钢铁动脉”与绿水青山的共生共荣。

文明互鉴的“中国智慧”。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老铁路开通三载,已从交通工程升华为文明互鉴的纽带。车厢内,傣族泼水节的欢歌与老挝传统舞蹈交织;铁路旁,千年古寨与佛教圣地串联成文化长廊;跨国春晚、非遗展览等活动让中华文明与东南亚文化在碰撞中交融。昆明与万象的“双城生活圈”逐渐形成,茶咖产业合作、跨境旅游热潮推动“胞波情谊”历久弥新。这条铁路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以人文为魂,重现“商旅不绝于途”的盛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鲜活注脚。

千年古道,今又新生。中老铁路开通三载,铁路旁兴起的跨境电商产业园,轨道上奔驰的冷链鲜花专列,正将“地缘相邻”转化为“人文相亲”的发展动能。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实走深,这条钢铁巨龙必将以更强劲的搏动,为区域繁荣谱写新时代的“双赢叙事”。(文:郑力才、谭娜,图:邹雨倩)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