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风和煦。建始县高坪镇桑园坝产业示范区,320亩油菜花竞相绽放。放眼望去,金黄色的花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微风拂过,花浪翻滚,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花海之中,错落有致的村居点缀其间,条条乡道蜿蜒穿行,宛如丝带般将这片美景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近年来,建始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坚决贯彻国家局提出的“要主动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烟区产业综合体为载体,大力推广烟地轮作种植,探索粮烟共生机制,并结合桑园坝社区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条“烟田+稻田+油菜田”的粮烟轮作之路。
桑园坝社区在成功探索“烟田+稻田+油菜田”的粮烟轮作模式后,社区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又开始了新的思考。烟叶产业综合体如何进一步发展?怎样做大、做强烟叶产业链?
针对这些问题,恩施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建始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两级领导与社区两委结合桑园坝社区现状,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探索与讨论,并派驻社区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借鉴先进技术,以推动乡村振兴与时俱进、真正落到实处。
取经利川:红色基因激活产业动能
3月,桑园坝社区两委与驻村工作队赴利川文斗镇,深度考察金龙村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与堰塘村红茶基地。
桑园坝考察团一行参观利川市文斗镇金龙村的中国农村
烟草博物馆
近年来,堰塘村立足山区资源禀赋,构建“山上种茶、山下植烟”的特色产业格局,实现烟叶户均收入14万元余元、茶农创收超百万。通过烟叶种植期与茶叶采摘期的时间互补,形成劳动力与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打造出"烟茶轮作、产业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座谈会上,当地村委分享了“以红带绿”的实践经验: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研学路线,同步推动茶旅融合,实现文旅产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利川经验让我们意识到,烟叶产业不能只埋头种地。”社区书记李莫海表示,通过赴利川考察学习,社区深刻认识到现代农业必须走融合发展之路。
问道洪湖:生态种藕延伸产业链条
随后,考察团又奔赴荆州市洪湖“清泥巴”粉藕种植基地,实地学习莲藕种植技术,亲身感受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
洪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区域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明显。“青泥巴”粉藕种植基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历经五年探索出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桑园坝考察团一行参观洪湖“青泥巴”粉藕种植基地
基地负责人带领考察团参观粉藕种植基地,详细介绍了粉藕的种植条件、时间、产品拓展、品牌推广以及多元化市场营销策略。此外,她还耐心讲解了粉藕种植过程中生物有机肥与复合肥的比例、水位和水温控制、鱼藕轮作等关键注意事项。 并建议桑园坝利用烟稻轮作水田发展生态藕种植。
“此次利川、洪湖之行我们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实用技术,还拓宽了发展思路。接下来,桑园坝大水田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开始探索多元化种植与农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社区书记李莫海激动地讲道。
下一步,桑园坝社区将立足资源禀赋,2025年计划在适宜区域开辟30亩生态莲藕种植示范区、100亩白肋烟标准化种植基地、与恩施州水稻研究院共建120亩优质生态稻米产学研基地、20亩高山贡菜实验田,探索高附加值农产品开发路径。实行粮烟轮作、鱼藕轮作、稻油轮作,进一步做强绿色产业,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续写新的辉煌篇章,描绘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黄照红 卢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