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发布商业航天系列电子产品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发布商业航天系列电子产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01 19: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4月1日电(记者 赵磊)3月30日,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在北京通明湖会展中心成功举办2025商业航天电子产品发布会。大会以"智测浩瀚苍穹 赋能商业航天"为主题,聚焦"技术突破、产业协同、生态共赢"三大方向,发布五大专业方向的多个核心技术产品,进行多轮重点项目协议,汇聚政府领导、院士专家、航天企业代表等300余位行业人士,共绘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于登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忠宝,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陈建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总师胡秀清,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所长于勇,该所党委书记赵颖,以及来自银河航天、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未来导航、微纳星空等70家商业航天公司的领导与嘉宾共聚一堂。

于勇在致欢迎辞时表示,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创建六十余年来,始终与我国的航天事业相伴相生、同心同行,坚持以创新为翼,深耕航天测运控系统、空间信息网络、微波激光遥感探测、卫星导航、MEMS与传感器等关键领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进入新时代,着眼航天强国建设和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研究所在履行好自身使命任务的同时,也期待与行业同仁一道,不断深化商业航天产业开放合作,促进商业航天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以高效、智能的航天电子信息系统,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措辞从2024年的'积极培育'变为'培育壮大',这意味着国家将商业航天提升至更为关键的产业发展战略高度,不再局限基础培育,而是要全方位、大力度地推动产业规模扩张与实力增强。"研究所副所长彭泳卿表示,"乘势而上,我们举办此次发布会,聚焦'技术突破、产业协同、生态共赢'三大方向,探索商业航天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新模式,与行业伙伴一同见证商业航天腾飞的'遥测力量'。"

作为中国航天电子信息技术的"国家队",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瞄准航天核心需求,五大专业体系重磅发布多款针对商业航天场景研发的产品,关注"硬核科技"如何破解行业痛点,多视角探讨技术落地的实际价值。

仅1.8公斤的手持式遥测终端设备、气象观测"千里眼"与"预警哨"——星载测雨雷达和地基测风激光雷达,还有比传统微波通信提高一个数量级,单链路速率达5Gbps的光通信终端……现场,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自研的涉及航天测运控系统、空间信息网络、微波激光遥感探测、空间时空基准测量、MEMS与传感器五大板块的58项面向商业航天的产品与技术成果集中展示,引得现场嘉宾围观。

瞄准商业航天测控面临的高成本与低兼容性两大痛点,研究所采用天地一体化设计思路,推出了20余种测控产品,包含低成本、测控资源更丰富的Ku天基遥测技术,重量降低40%、成本降低30%的遥测、安控一体化箭载设备,以及低成本高兼容性的手持式遥测终端、综合测控基带等商业测控产品。星载测雨雷达和地基测风激光雷达两款气象观测产品已经实际应用,实现了"观测即服务"。空间信息网络中发布的激光/微波综合传输组网技术可以支撑"超大规模星座"的低成本运营。MEMS与传感器产品中提到"火箭回收用视觉导航系统"则实现了水平方向定位精度0.6m,垂直方向精度0.1m,在高动态场景下,与惯性导航协同工作,提高火箭回收的可靠性。

发布会现场还举行了四轮商业航天采购意向和战略合作签约,覆盖商业火箭、卫星制造、数据服务全产业链。

【责任编辑:于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