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网融合”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赋能添彩”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01 11:0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4-01 11: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春运期间,实现“四线贯通”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共发送旅客274.18万人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交通网络的融合程度决定区域协同发展的高度。粤港澳大湾区打破传统交通壁垒,通过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深度融合,构建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赋能添彩”。

一张票,让“跨城奔波”调频“同城漫步”。2024年,粤港澳“四线贯通”城际铁路共发送旅客达1818.7万人次,反映了旅客对“四线贯通”乘车体验的高度认可。“12306+城际铁路公交化多元支付”双票制提供了多种进站方式,“预约式”购票可刷证过闸,“即兴派”出行则可“一码直通”。灵活组合的公交化运营模式,让“站站停”与“大站直达”快慢结合,轻松实现便捷选乘、即到即走。“高频次”“公交化”的乘车体验让跨城通勤者告别“赶车焦虑”,拥有了“说走就走”的底气。票制互通、支付兼容,“四网融合”的信息化整合将“赶路”变成“漫步”,让跨城如同“串门”。

一串城,让“交通动脉”化身“黄金走廊”。横跨五城的钢铁长龙,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连接线,更是产业协同的输血管道。时空距离的压缩,让广州的领先技术与东莞的制造车间“无缝对接”,实现“生产线”与“创新链”的握手;互联互通的轨道,打破了“单中心聚集”的旧格局,“多节点网络化”为湾区经济注入澎湃动能。“一程多城”更是串联起文旅资源,让“上午游长隆、下午逛松山湖”的湾区“一日游”成为新潮流,“泛消费圈”在沿线悄然成型。轨道延伸处,交通线、技术线、经济线多线合一,让“城市集群”升级为充满活力的“经济共同体”。

一张网,让“湾区试点”引路“全国蓝图”。粤港澳大湾区“四网融合”的探索,直面轨道交通网络深度融合的“硬骨头”:地铁和铁路之间存在着制式壁垒、标准不一及管理差异。面对这些卡点和堵点,粤港澳试点区作为先行者,通过多种手段在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上不断探索、优化推动标准衔接贯通、提升服务水平、创建互联互通规则……当“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信、信息共享、管理协同”从纸上术语落地为流畅的乘车体验,当不断发展成熟的湾区经验走向全国,“地方试验田”也将升级为“全国标准间”,为“中国式”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开源代码”。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区域协调发展既要架设看得见的钢铁轨道,更要铺设隐形的制度轨道。当“四网融合”从湾区实践走向全国蓝图,中国区域经济版图必将绽放更绚丽的协同发展之花。(文:余林青、漫画:李廉绪)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