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黑科技”正撕掉“未来标签”——来自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的创新力扫描

新华全媒+丨“黑科技”正撕掉“未来标签”——来自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的创新力扫描

来源:新华网 2025-03-31 07: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 题:“黑科技”正撕掉“未来标签”——来自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的创新力扫描

新华社记者乌梦达、郭宇靖、张骁

人工智能加速迭代,开始成为全民触手可及的生活工具;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催生产业和场景深度变革;从“中关村”到“地球村”,论坛年会聚集全球科创“潮品”……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正绘就一幅“智联万物、共创未来”的科技图景。在这里,可以真切体会到,“未来”已不再是时间的远方,越来越多的“黑科技”正撕掉“未来标签”。智能时代像一轴徐徐展开的全息画卷,而人类正站在卷首继续迈步。

“智”涌新机:AI从实验室跃入烟火人间

在论坛年会展区,嘉宾们被特殊的“服务员”吸引——银河通用研发的机器人正流畅地制作咖啡、配送商品,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完成精准抓取。

论坛年会上,瑞莱智慧展示了新研发的金融领域AI欺诈防护产品,能够识别深度伪造的“AI换脸”诈骗并实现毫秒级拦截,为金融安全筑起智能防线。

这些场景背后,是AI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基础设施逐步完善,AI突破传统互联网边界,切入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场景,成为制造业、汽车、机器人等实体经济领域的重要变量,赋能千行百业。

3月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内拍摄的人形机器人“天工”。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当前,新能源汽车加速向AI终端转型,智能驾驶推动车路协同生态成熟;具身智能运动控制、专用芯片等关键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商业化推广有序展开;AI科研范式革新,以智能计算替代传统人力物力的密集实验,大幅度提升验证效率。

“AI正从工具转变为创新引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黄民烈说,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结合推动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应用,成为产业发力活跃方向,另外AI深入参与科学研究,在新材料研发、医学研究等方向探索未知领域。

“质”胜未来:创新变量激活新质生产力

本届论坛年会,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很多嘉宾发言的“热词”,其发展进展和产业前景也被各种新技术、新场景所具象化。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创企业“很拼”。2024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发起成立了北京星辰未来空间技术研究院。不到1年后,科研团队带着一款算力卫星参会,并计划在今年内试射。

发展新质生产力,生物制造正在“加速跑”。本届大会上,微构工场携自主研发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等创新成果亮相,展示从微生物培养到材料成型的全流程解决方案。该新型生物材料已通过中国、美国、欧盟认证,预计年内实现万吨级量产,这也意味着,绿色产业迭代升级即将从概念走向现实。

发展新质生产力,跨界融合创造机遇。本次论坛年会上,交流碰撞出火花。“人形机器人技术能否应用于商业航天?清洁算力能否支持智慧驾驶模型训练?”有时一个灵感闪现,就可能推动行业迈进一大步。

人才赋能,让新质生产力发展充满可能。论坛年会上,海淀区发布“中关村AI北纬社区”计划,申请入驻的AI初创企业可享受最高3年租金全免的优质产业空间等服务,周边千套精品人才公寓为入园企业提供充足配套保障。

全球共“智”:智能化发展的“连接器”

展厅内,“小关店铺”的机器人咖啡师刚送走中国顾客,又为外国访客服务。这一幕正是本次论坛年会的缩影: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成果首发、首秀,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项目参与前沿大赛,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嘉宾,借助人工智能同传系统就能顺畅交流。

在论坛年会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介绍,在对全球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当中,发现了两大创新引擎——数字技术和生成科学。仅仅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2017年以来的专利申请量就增长超过800%,其中中国、美国、韩国走在前沿。

科技全球化不仅体现在应用端,更深入技术底层。来自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论坛的数据显示,位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2024年新增进入科研状态设施平台13个,新增向全球开放机时43万小时、累计超123万小时。

3月27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一款名为“盖博特”的机器人在为顾客取商品。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今年一季度,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子午工程二期、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3个大设施通过国家验收,面向全球开放。

“它的作用就好比一个放大镜,具有超强的穿透力和分辨率,可探索物质内部结构,为航空航天、能源环境、生命医药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来自中国科学院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工程总指挥潘卫民介绍,随着设施加快建设,已有不少国际科学家正在此开展实验。

中关村论坛年会不仅是中国的科技舞台,更是全球智能化发展的“连接器”。正如论坛年会上国际科技园区与创新区域协会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表示,中关村论坛年会这样的活动为全球范围内创新提供了宝贵契机,也将帮助应对各类挑战,这对全球的共同未来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韩鹤】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