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兰考县考城镇,田间小麦青苗绵延如毯,工业园内机器轰鸣作响,工坊里村民巧手翻飞,一幅产业兴旺、民生富足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瞄定打造兰考县副中心城镇的蓝图,考城镇近年来以“党建引领、产业强基、共富惠民”为发展主线,创新构建“户外家居+现代农业+服装制造+共富工坊”四轮驱动产业体系,202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2亿元,带动就业1.5万人。这座豫东商贸重镇正以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蹚出一条具有中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强基固本,现代农业筑牢振兴根基
在考城镇东马庄村的千亩菜心基地,源禾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贾冉冉正将刚采摘的菜心装车发往广州。“现在种菜有技术员指导,销路有合作社包揽,每亩收益能到8000元。”贾冉冉的喜悦背后,是考城镇夯实农业根基的系列举措。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考城镇始终将粮食安全摆在首位:11.3万亩小麦良种覆盖率达98%,建成豫东最大蛋鸡养殖基地,年供应鲜蛋1.1万吨。在此基础上,该镇以“特色化、链条化”破题农业转型,形成三大特色增长极:
花生产业链:7万亩花生田延伸出油料加工提取等深加工链条,兰考大丰植物油公司、河南安之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值突破2亿元;
艾草新经济:中刘寨村打造集种植、加工、电商于一体的艾草产业基地,兰考县臻爱药草有限公司开发艾条、艾枕、足浴包等20余种产品,带动60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设施农业集群:100余座蜜瓜大棚亩均收益1.2万元,东官路、孟楼等村5000亩大葱基地年产值超3000万元,成为北京新发地、郑州万邦市场的直供基地。
“我们正推动种养循环绿色发展。”该镇副镇长张帅指着鑫金养殖场的粪污处理系统介绍道。该企业通过1800米灌溉管网,将畜禽粪污转化为2000亩农田的有机肥源,实现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
双轮并进 特色工业锻造发展引擎
走进佳合户外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赶制发往沙特的藤编沙发。“这款智能藤椅在广交会上拿下了2000万元订单。”企业负责人张绪胜展示着最新产品。作为兰考户外家居产业发源地,考城镇已形成藤编、制管、涂装等完整产业链,2024年出口额占比达20%。正在建设的126亩户外家居产业园,将集聚上下游企业,预计新增年产值3.62亿元。
服装制造业异军突起。全镇10家服装企业各具特色:芊慧服饰的韩版女装直供首尔东大门市场,梵悦欣服饰深耕山东曹县汉服产业带,轩昂服饰通过电商将产品卖到北京王府井。“我们25个工人都是附近村妇女,月工资4000元左右。”熠灿服饰负责人张永梅说。目前全镇服装产业年销售额超3500万元,产品覆盖国内20余个城市,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创新赋能 共富工坊绘就民生画卷
午后的小城故事,在共富工坊里娓娓道来。在改造一新的中刘寨小学闲置的两间校舍内,20余名留守妇女正在缝制艾草香包。"每天能挣8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村民李大姐的笑脸,折射出共富工坊带来的深刻变革。通过盘活36处闲置资源建成的32个工坊,不仅让66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更催生了"租金+分红"的新型集体经济模式。
电商直播基地里,"新农人"刘胜利正通过抖音推广艾草制品,单日最高成交300单的业绩,让传统农产品插上数字翅膀。镇政府创新实施的"网红培育计划",已孵化50名乡村主播,带动工坊产品利润提升30%。更可喜的是,随着就业机会增多,各村打牌现象减少80%,家庭矛盾化解率达95%,文明乡风润物无声。
目前,考城镇创造性盘活36处闲置资源,发展出三类特色工坊。龙头带动型,佳合公司设立32个藤编加工点,培养技术能手320人;能人返乡型,乡贤创办灯笼工坊,产品登上河南卫视元宵晚会;电商赋能型,中刘寨村通过直播带货,艾草产品日销500单。
“我们推行‘租金+分红’模式,村集体年增收超30万元。”南孙庄村支部书记张发德算起共富账。据统计,工坊就业群体每日收入最高达200元,乡风文明显著改善,家庭矛盾化解率达95%。
破局立新 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面对发展瓶颈,考城镇精准施策。农业升级,申报国家级花生产业强镇,建设艾草文化体验中心,新建智能温室提升抗风险能力。工业突破,户外家居产业园争取省级专项债支持,服装产业组建联盟培育自主品牌。要素保障,筹建物流集散中心降低运输成本;借力“人人持证”政策,精准培育300名持证技能人才,赋能产业升级。
“我们力争2025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5亿元。”该镇党委书记孔令成信心满满。随着126亩产业园加速落地、跨境电商孵化中心启动建设,素有“中州名镇”之称的考城镇正以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书写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答卷。
从田间地头的智慧农业,到漂洋过海的藤编家具;从机声欢唱的服装车间,到笑语盈盈的共富工坊——考城镇的生动实践印证: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振兴。当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交织,当闲置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豫东大地徐徐展开。(图/李德明 朱广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