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 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 是打造基层智“惠”医疗的最有效途径

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 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 是打造基层智“惠”医疗的最有效途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10 11: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不仅影响未来的医疗,也影响医疗的未来。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制度落实、让公平可及可负担的医疗服务触手可得的最有效途径。”3月6日,住宁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表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占全国将近三分之一的卫生人力资源,提供了全国一半以上的诊疗服务量以及绝大多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全国已有3.56万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标准,在村医队伍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超过45%,超过70%的卫生院与上级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关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正在稳步提升。

但与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存在困难。例如,“大医院爆满,小医院冷清”的异地就医现象仍是医疗服务体系面临的一大困局;“招人难、留人难”“医务人员少、服务群众基数大”的困境,依然制约着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设施陈旧短缺、专业技术匮乏等问题,让基层医疗机构难以保障疾病的精准诊断和健康管理等。

作为百姓健康的“守门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马秀珍建议,建强大模型底座,打造“最强大脑”。由政府牵头,联手头部企业,在各类开放平台、政府官网、医疗卫生系统官网等,提供开源通用大模型,供科研机构、院校、各类企业、医疗健康机构等免费使用。同时,建设医疗大模型数据集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多源医疗健康数据,提供数据收集、处理、标注等工具,并推广模型训练、微调和优化工具,建立指令微调数据集,降低大模型开发和部署门槛。

建强多模态辅助,打造“最强助手”。例如,打造“AI医生-真人医生双医协同”医疗服务模式,让基层医生拥有专家级的AI助手,降低漏诊、误诊率;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利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为基层医生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建议,辅助完成病历书写、检验检查推荐等,并提供智能推荐用药、转诊等诊疗建议,破解基层高水平医生供给不足、服务效率不高、面对复杂病症力不从心的困境;针对农村特点,打造村民能理解、能配合的乡村版“AI医生”;通过病历书写规范率、诊断符合率、用药合理使用率三个核心指标,实时监测基层医疗质量,强化基层医疗质控。

建强AI家庭医生,打造“最强管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收集整理群众基本健康信息、疾病史、体检报告等,并通过可穿戴设备和健康应用,实时获取分析群众健康数据,建立连续、完整的数字健康档案,准确识别疾病发生风险,提供个性化防范措施。

建强培训新阵地,打造“最强师资”。基于发达省份医院、高校海量的前沿医学知识、医疗专家经验等高质量数据,构建智慧培训大模型,实现优质师资、先进技术、临床数据的高效协同与共享,并根据基层医护人员个人学习进度和需求,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和培训课程,辅助基层医护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学习、临床技能训练和能力素质培养。(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