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永州市新田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大力促进粮烟协同发展,完善烟区综合体建设,支持烟稻轮作,实现以烟促稻、以稻促烟、协同发展、共同受益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今年我承包了近100亩烤烟,种植烟叶已经有15个年头了,按照今年的行情,我的烟叶亩产值达5150元,总产值将近60万元,今年烟叶种植取得了大丰收。同时,我还种植烟后稻130多亩,开展烟稻轮作,又获得了一笔丰厚的收入。”获得双丰收的金陵镇种烟种粮大户刘业光面带喜色的说到。
新田县局(分公司)与政府、合作社、种植大户实现资源共享,开展烟粮种植协助,助烟农实现“双收益”,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
育苗集中化 粮烟壮苗助增产
苗好三分收。对于烤烟是这样样,水稻同样是这样。为扎实做好粮烟协同,新田县局(分公司)与当地政府大力兴建育苗棚,可用于水稻育苗,也可以用于烤烟两段育苗。
(大棚里的烤烟两段育苗)
“农业示范基地的育苗大棚,有效的促进了我村种植产业发展。”新隆镇临河村村支书梅小林说道。
临河村的农业示范基地,包括育秧工厂、设施栽培等项目,项目总投资449万余元,占地20000平米,建设连栋钢架大棚10000平米,可用于一体化系统育苗、移栽基地。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临河村烤烟产业、水稻产业及育苗产业规模,提高县级“米袋子”供应能力,增强了“钱袋子”增收。
“这个育苗大棚具有先进性、实用性、优越性,有很好的保温控湿功能,早稻育秧与烤烟育苗时间上也不冲突,很适合用来搞早稻集中育秧,育出的秧苗整齐、粗壮,比在农田育秧的时间要缩短七、八天左右。”临河村村民邓五仔说道,他每年种植烤烟30-50亩,烤烟采摘后,在示范基地育秧,种植晚稻,示范基地的建成,为他节约了大笔开支,提供了便利。
该基地早稻育秧大棚,可满足周边6000余亩农田的秧苗需求。在大棚搭建、育秧、种植、间苗、除草、管理、收货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的投入,可吸引30余位村民前来务工,为家门口稳岗就业赋能,增加村民收入,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着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稳岗就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设施现代化 便利种植助增收
“现在我们村,田里修了机耕道,还修建了排水渠,一条条都有‘烟草身份证’。自从修好这些路和水渠,种烟方便排水出田,种稻方便引水到田。实实在在方便了百姓。”三井镇山下村支书肖良顺指着村边上的一条机耕道和排洪渠说道。
通过建设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现在新田县烟区实现了‘渠相通、路相连’,为烟叶生产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种植的实现铺平了道路,也为当地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建中的烤烟)
“今年我种了30亩烟,但我自己只有1个烤房,幸好有烟草公司援建的烤房,才能保证正常烘烤。”站在烤房群前,烟农老刘指着自己在用的那座烤房说道。
烤房的建设只是烟草援建基础设施里,众多项目中的一个。
2024年,新田县局(分公司)全力发展烟水、烟路和密集烤房建设,其中,新建密集烤房445座、维修密集烤房126座,建设烟水烟路项目31个,为改善烟农生产生活条件、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烟基设施的建设不仅是为了烤烟产业的发展,也是烟草为民办实事,促进粮食生产的一项措施,我们所有的基础设施都是跟政府、烟农共享的。”新田县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这样说。
种植机械化,破解难题显双赢
在石羊镇放乐洞烟稻轮作示范基地,烟农宋四华一大早就驾驶拖拉机对烟田进行深耕。
“以前我的30亩烟田,有相当一部分是低洼地,机械进不去,人工又费力。去年我流转了20亩平坦的地块,不但能够全程机械化作业,而且费用算下来比原先的20亩还少了许多。机械化生产,真是省心省力又省钱!”宋四华高兴地说。
让烟农轻松种烟、稳妥增收,是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方向。新田县局(分公司)从解决农机“进田难”“作业难”问题入手,紧盯烟农生产和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烟田宜机化改造。一方面,他们立足辖区烟田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的实际,依托行业资源优势和相关政策,对通往烟田的道路进行改造,确保农机能够入田作业。另一方面,积极协助产烟乡镇出台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引导烟区向生产条件好、适应农机作业的区域转移。
在此基础上,新田县局(分公司)立足农田宜机化、农机本土化,在烟叶生产各个环节适时开展农机“赛马”选型,通过与农机生产商共同探讨、鼓励烟农自主研发等举措,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提高烟田与农机、农艺的适配水平。
据悉,2024年,新田县收购烟叶12.28万担,2035户种烟农户户均收入12万元。烟稻轮作面积4万余亩,农民实现烤烟、粮食双丰收、双增收。
喜看粮烟千重浪,“金叶”飘香悦丰收。探索“粮烟协调”发展模式是沿河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胆尝试,未来该县将全方位夯实烤烟安全和粮食安全根基,谱写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新篇章。(曾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