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2月25日电(记者 郑欣)2月25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首个乡村振兴茶光互补项目在安徽岳西全面建成。
该项目以“光伏+茶园”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在800亩茶园架设光伏板,装机容量19.8兆瓦,每年可生产绿电超30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约0.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万吨,并有效提升茶叶品质,通过打造“新能源+农业”项目模式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新业态。
茶光互补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农业与能源结合模式,顾名思义,即在茶园中架设光伏板,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茶”,实现了一地两用、阳光共享,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成本,并且为茶树创造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茶氨酸的合成,提升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安徽省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中国石化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县,也是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该项目由中国石化新星公司负责实施,采用“集控管理+少人值守”管理模式,依托无人机自动巡航、热成像、AI等技术,实现巡检场景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有效解决了光伏阵列点多面广状况下人工巡检工作量大、存在视觉盲区等难题,大幅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项目所在的岳西县琥珀村村民胡万林告诉记者:“茶园安装光伏后,春茶的采摘期提前了10天左右,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提高,茶农除了每年固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外,一亩地还能够增收将近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