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炭到玫瑰,淄博淄川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机遇

从煤炭到玫瑰,淄博淄川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机遇

来源:人民网 2025-02-25 13: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年情人节,北京、上海甚至日本、韩国的多个城市消费者购买玫瑰表达爱意的同时可能不会想到自己还帮助了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这个有百年采煤历史的老工业区,实现了温室气体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从煤炭到玫瑰的转型是淄川区这个传统工业区谋求可持续发展迈出的坚实一步,也是当地把废弃矿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积极实践。

淄川是个拥有百年煤炭开采史的传统工业区,曾因煤而兴,但长期高强度、大规模开采也给当地留下了195处闭坑矿井及64处废弃矿山。为解决传统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淄川区政府创新提出“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旨在充分利用废弃矿区资源,助力能源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淄川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探索就是建设多能互补创新示范园,利用淄川区闭坑煤矿井水资源,建设分布式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矿井废弃热源建设智能温室种植玫瑰,推动“花能互补”的鲜花产业。

截至2024年10月份,园区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入运营,具备6兆瓦光伏,12兆瓦×4小时废弃矿井抽水蓄能能力,目前正在积极筹划为附近金城医药企业供给绿电;同时园区内的1.3万平方米鲜花温室大棚已投产,”负碳玫瑰”已在春节档上市。粗略统计,项目一期每年可为产业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00吨,实现年利润1100万元,解决居民就业近百人,同时可为淄川区政府每年节约矿山修复、矿井污水治理费用超百万元。预计项目全部完工后,产业园将实现年利润400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万吨,解决居民就业近千人,也将辐射带动全区上下游产业近百亿元投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此项具有创新性的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项目源于2023年能源基金会支持的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开展的“山东省淄川区多能互补近零碳产业园建设方案及关键问题研究“。项目从产业园组成要素的建设规模及时序、能源供需匹配方案、项目投资收益分析、产业引进扶持方案等多方面系统提出了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总结梳理了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关键问题,并从政策标准、审批流程、筹资策略、技术攻关、人才搭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推进产业园更高水平发展,同时也积极为相似类型城市转型提供经验借鉴。

在方案的指导下,产业园充分利用闭坑矿井及废弃矿山资源,建设“农光互补电站+废旧矿井抽水蓄能电站+矿井水余热利用系统+高端设施农业”的一体化综合体项目,项目利用产业园土地资源建设农光互补电站、引进高端设施农业;利用园区矿井水资源及高度差优势,建设分布式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矿井水余热配套建设热泵供暖供冷系统,打造智慧设施农业综合体,同时为设施农业实现生态补水,促进矿山矿井生态修复,产业园内各要素紧密联系,形成“光储冷热-多能互补-智慧协同”立体化能源综合利用新模式。

当前,以公正、有序的方式实现在能源体系中远离化石能源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传统工业区域进行发展模式转变是全球各国不断探索的共同挑战。如何重塑发展模式,解决民生和环境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难点。国际上,德国的鲁尔区是传统工业城市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业成功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的代表,而在中国,淄川区探索了变废弃矿山为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新机遇。(单宝琦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