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现代物流体系加速构建,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对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人民网)
物流衔接供需两端,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内外联通、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推动社会物流成本稳步下降。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畅通经济循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硬联通”为物流加速。“路”是先决条件,“物”是关键要素,“流”是路径形式。不论是推动“四港”联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优化运输结构的浙江;还是推动铁路专用线“进码头、进园区、进厂矿”,加快建立“港口+内陆港”多式联运、大宗货物绿色集疏港等体系,大大提升了综合运输效率的河北……近年来,各地推出多种降低物流成本的举措,有效推动社会物流成本稳步下降。实践充分证明,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优化主干线大通道,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畅通“微循环”、打通“大动脉”,优化运输结构,让货物走最“划算”的路,强化“公转铁”“公转水”,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就一定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此外还开展铁路专用线建设运营全流程工作试点,推动实现货物运输“宜铁则铁”,促进降低物流成本。
“软联通”助物流节支。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高效衔接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引导具备条件的联运企业提供一单制服务,实现托运人一次委托、费用一次结算、货物一次保险、多式联运经营人全程负责。研究制定集装箱铁水联运装载和安全检查技术规范,推动铁水联运集装箱安检互认,实现一箱到底,中途不开箱检查。研究制定铁路过轨运输监管办法,促进过轨运输便利化,实现国家铁路、地方铁路直通运输。完善全自动化码头、低空物流、网络货运等标准规范,加强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协同衔接;有序推动无人车、无人机示范应用,促进智能技术与交通物流各场景的深度融合,助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聚焦物流流程智能化程度提升,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实现物流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优化,高效进行生产调度和资源配置,才能更好推动物流持续降本增效。
任重道远,行则将至。让我们持续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升级,完善交通网络,补齐短板,优化物流组织,加速数字化应用,让物流降本增效之路越走越宽广,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许嘉豪、袁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