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麻店镇的育苗大棚内却暖意融融。农户们抢抓农时,娴熟地进行西瓜苗嫁接、管护,一株株嫩绿的种苗整齐排列,即将发往全国市场。
近年来,惠民县以“种苗育繁一体化”为抓手,通过科技赋能、产业聚合,推动育苗订单连续五年增长超20%,带动超万户农民增收,成为黄河流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惠民县瓜菜种植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长期以来种苗依赖外省调入,成本高、成活率低,制约产业升级。2018年起,惠民县瞄准种业“卡脖子”难题,以麻店镇为核心启动“种苗振兴计划”,引入龙头企业共建标准化育苗基地,建成智能温室大棚280座,年育苗能力突破3亿株,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
惠民县高度重视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接续实施品种迭代升级行动,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筛选抗病性强、产量高的西瓜砧木品种,推广“2K”“甜王”等优质良种5万亩,亩均效益提升30%。为提高育苗供给效率,实施技术革新行动,推动嫁接技术从传统插接升级为贴接法、双刀接,育苗周期缩短15%,成活率提升至98%;配套水肥一体化、温湿度智能调控系统,实现“工厂化”生产。紧跟市场要求,加快生产模式升级,推行“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提供“种苗+技术+销售”全链条服务,带动40%农户户均增收3万元。
从“被动输血”到“自我造血”,惠民县以“一粒种苗”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现在,麻店镇已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育苗产业集群,年育苗量达2亿株,除满足本地需求外,产品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及西北等26个省份,并出口至东南亚地区。产业链延伸带动瓜菜种植面积超6.5万亩,形成“育苗—种植—深加工”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正如麻店镇党委书记卢勇所说:“一粒种苗背后是农业芯片的突破,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