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德助发展,致力为公暖乌蒙。近年来,致公党中央贯彻落实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工作方案,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多形式、多举措助力七星关区农业产业、光电产业等高质量发展。七星关区紧紧抓住机遇,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全面推动各项帮扶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初春时节,走进风景如画的七星关区田坎乡白沙河村,漫山遍野的柑橘树、橙子树郁郁葱葱,刚结束上一季果实采摘的果农们正穿梭于果林间,忙着给果树修枝、施肥、除草。
依托得天得厚的气候、环境优势,白沙河村大力发展柑橘种植这一“甜蜜事业”,并成为了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目前全村参与种植柑橘的农户共410余户,总面积4500余亩,年产值1500万元左右。而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有一片百亩致公果园备受瞩目。
“这片果园是致公党中央号召致公党上海市委会参与打造的特色农业项目,他们邀请专家对我们村开展优良品种嫁接,预计今年就会挂果,那边那片是去年年底才完成嫁接的,几个月就能长出枝条了。”田坎乡白沙河村党支部书记王作楼指着一棵棵长势喜人的嫁接树苗对记者说。
白沙河村柑橘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逐步老化,且采收季节单一,制约产业发展。2022年,致公党中央上海市委闵行区委了解到白沙河村这一发展瓶颈后,便根据白沙河村的实际地理环境,为其提供优良品种苗木、果园管道物资等帮扶,成功种植100亩赤橙。2023年,致公党上海市委闵行区委邀请专家到白沙河村开展柑橘嫁接技术指导,完成伦晚脐橙、九月红嫁接200亩,并积极发挥“造血”功能,为当地群众培训嫁接技术100余人。
“现在致公党上海市委闵行区委免费为我们提供枝条,果农们都会自己嫁接了。我们村传统柑橘的产收季节是11月至次年二月,改良后的赤橙在每年1月中旬上市,伦晚脐橙4月上市,九月红9份上市,可以让村里的果农实现一年四季都有收入!”王作楼说。
“我是土生土长的白沙河人,我们这里种植柑橘很多年了,但是品种就只有柑橘和脐橙,很单一,他们教我们嫁接改良品种,你看我家这个嫁接的枝条已经长这么长了,今年能挂果,在他们的帮助下,希望我们村果农的发展越来越好!”田坎乡白沙河村柑橘种植大户杨琴说。
各种技术、资源的帮扶好似给本就拥有柑橘种植传统优势的白沙河村插上了充满力量的翅膀,让它可以翱翔天空,飞向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致公党中央号召全体致公党员参与到助力七星关区乡村振兴中来,聚焦七星区农业产业发展实际,联引资源注入七星关,为七星关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2015年5月,在致公党中央、致公党贵州省委的积极协调和大力支持下,七星关区引进致公党中央“致福”品牌工程——“贵州致福光谷产业园区”正式成立。为了更好地以科技创新促进致福光谷光电产业的发展和配套,2017年,着力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成果转化的贵州省光技术联合创新与服务中心(下称光创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走进光创服务中心,光度学检测室、色度学检测室、环境及可靠性实验室、电学检测实验室、光环境评测以及材料实验室等检测研发实验室高端大气,实验人员们正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实验器材,进行灯具空间颜色参量、光度、光强、光通量等性能参数的检测。
“在致公党的帮扶及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自2017年以来,光创服务中心建成了CNAS国家检测认可实验室,为园区的光电企业提供质量检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积极开展光学前沿技术研究,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的专利技术有20余项,同时通过专利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于2024年新增孵化企业8家,截止目前,我们孵化和入驻的企业有13家。”贵州致福光谷光创服务中心负责人何启鹏介绍。
目前,该光创服务中心共有高精密设备145台,已建有一流检测研发实验室9个,目前是贵州省乃至西南光电领域唯一具备CMA、CNAS、ILAC-MRA资质的第三方权威检验检测机构,是能够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检测认证、标准立项、技术支持以及产业化为一体的全方位、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平台。
近年来,光创服务中心在向毕节高新区光电企业提供质量检测和技术服务的同时,还面向省外多地开展市场化检测,并通过专利技术入股、销售额提成、孵化光电企业等方式,成功实现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转型。
不论是田坎乡白沙河村的“百亩致公果园”还是毕节高新区的致福光谷光创服务中心,均是致公党中央帮扶七星关区的缩影,从农业、科技等方面发力,助力七星关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致公党中央共联引各级组织50余批450余人次赴七星关区调研,先后推动实施帮扶项目90余项,涉及资金2234.45万元。通过联引知名企业开展项目、提供农业技术支持、联系资源提供设施设备支持、举办致公党中央产业振兴培训班等,持续采取有力举措,切实推动帮扶工作落地见效,推动七星关区各类产业高质量发展。(刘娟|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