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暖挑战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以科学普及为己任,贯穿2025年“国际冰川保护年”期间,开启“‘博物之旅 川越古今’科普大课堂”系列文化科普讲座活动。作为国内首家以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该馆通过跨学科、多维度的创新科普实践,为公众搭建一座连接地球科学、生态保护与人类文明的桥梁。
聚焦冰川科学,解码地球密码
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地球环境演变的“天然档案”,其研究对揭示气候变化规律、预测生态趋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次活动特邀12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地质学、生态学、考古学等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围绕“冰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线,策划通过每月一场、共计12场主题讲座。内容涵盖冰川形成机制、古生物演化、古人类生存智慧、冰川地质奇观、现代科技监测应用等核心议题,同时深入探讨冰川消融对水资源、气候系统及全球生态链的深远影响。每场讲座将结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等政策文件,剖析我国在冰川保护与气候治理中的实践成果,展现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创新科普模式,融合科技与人文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突破传统科普形式,以“科学+文化”双轮驱动,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讲座不仅解读冰川科学知识,更融入文化遗产视角:从冰碛物中的古生物化石到冰川时期人类工具遗存,从遥感技术监测冰川动态到AI复原古气候场景,科技手段与人文叙事交织,让公众直观感受冰川遗迹的科学价值与文明印记。活动还设置“冰川保护行动倡议”环节,引导公众从认知到行动,呼应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
服务国家战略,彰显科普担当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始终践行“以科教育人、以文化塑魂”的使命。此次系列讲座既是响应《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的实践创新,也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功能升级的典范。通过联动高校、科研机构及各学会,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普生态,助力公众科学素养提升与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据悉,活动将于2025年2月正式启幕,每月一期在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公众可通过“石景山文旅”公众微信号官方平台预约参与,共同踏上这场贯通亿年时空、融合科学与文明的探索之旅。在冰川加速消融的当下,这场科普盛宴不仅传递知识,更传递着守护地球家园的责任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