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党建红,绘就良田千亩绿。近来,南阳市宛城区茶庵街道的前陈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前陈营以“穷”出名,是典型的贫困村,班子战斗力不强、道路坑洼不平、坑塘空地荒废闲置、村集体经济极端薄弱,每年仅靠出租扶贫车间收入2万元。
自去年以来,前陈营村依托“五星”支部建设,以“小田并大田”为突破口,全村2536亩土地实现100%流转,且没有出现一起负面舆情。通过土地流转,为村集体增收13万元,通过整合闲置农机、厂房出租,村集体又增收6万元,彻底告别“无钱办事”的窘境,前陈营村用这些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时下的前陈营村容村貌和各项工作都得到全面提升。
去年前陈营村被列为全区“小田并大田”试点村后,村党支部第一时间立下“军令状”,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干成。起初,前陈营村组织“三委”成员、党员代表赴先进村“取经”,召开政策宣讲会、座谈会,通过大喇叭、微信群反复解读政策。让群众理解了“并田不是收地,而是让土地生金”。村干部、党员带头流转自家土地,挨家挨户走访300余次,取得了90%群众支持,但仍有68户思想摇摆不定,迟迟不愿流转土地。为此,街道党工委抽调精干力量,派出工作专班全程驻点,与村组干部一道,不分节假日连轴攻坚。前陈营村分类施策,对有种植意愿的农户优先承包,对观望户发动亲友“攀亲结友”解心结。其中1户村民先后6次闭门谢客,前陈营村动员8名熟人反复劝说,最终用诚意打动了他。通过乡村组干部和党员代表的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全村群众的支持,土地全部流转。大家逐渐认识到,“小田并大田”改革不是“并田了事”,而是让全村田地“活起来”、主导产业“旺起来”、百姓“富起来”。
通过“小田并大田”,不仅实现“碎地生金、强村富民”,更让全村群众切切实实受益。2024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重点项目向开展“小田并大田”好的村倾斜,前陈营村实施“美丽乡村”项目,道路铺油、种植苗木、安装太阳能路灯、整治坑塘、修建双面护坡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利用村集体收入,投入16万元为“美丽乡村”未覆盖的2个自然村修建了文化广场。同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维修路灯、机井、完成灾后河道清淤等,每一件实事都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温暖。
村支部引导有种田意愿的农民来扩大自己的种植规模,今年流转的2536亩土地中,248亩由本村培育的“小大户种植,成为新型农民。前陈营村提供“保姆式服务”,通过协调电力、灌溉等难题,让引入的大户安心,让本地“小大户”放心。通过“小田并大田”,前陈营村实现了统一种植、管理,亩均成本降低20%,粮食产量增长15%,也解放了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务工、创业,户均年收入增加2万余元。过去“干部喊破嗓子,群众不动步子”,如今“支部一呼百应,群众主动参与”,党支部的凝聚力显著增强,前陈营村有信心在今年建成“四星”党支部。
下一步,茶庵街道、前陈营村将持续跟紧区委、区政府步伐,团结和带领机关干部、村“两委”干部、群众,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抢抓机遇,弯道超车,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图/张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