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2月13日电(记者 程思)2月12日,2025老龄科学开年演讲活动在京举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老龄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演讲,分享科研成果,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智慧力量。
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吕晓莉出席活动并致辞,她指出,老龄科学研究领域广泛、涉及专业众多,对研究者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思维视野等有更高的要求,更需要老龄科研工作者立足国情、从中国现实出发,以更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务实的态度,开展深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服务老龄工作大局。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莉莉的演讲主题是《破除四大误区发展康养产业》。她在演讲中指出,康养产业是老龄社会银发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康养产业发展中,应该注意避免泛化、医疗化、项目化、局部化等误区,处理好康养产业发展中群体和总体、医疗和养老、优先产业和全产业链、区域和整体四个关系。要结合地方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进行科学规划,确定核心、主导和优势产业,分阶段、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推进。要完善康养产业的多主体发展路径,突出联动发展,包括产业间的联动发展、地区间的联动发展。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方彧的演讲主题是《以县域为中心的多层次城乡融合养老研究》。她在演讲中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面临一系列挑战,发展农村养老,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解决农村养老难题,绝不能就养老谈养老、就农村谈农村。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解决农村养老难题,就是要以县域为中心,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面向全体农村老年人的普惠性养老服务,使农村养老服务真正"可感可及"。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秋霞的演讲主题是《中国城乡老年人抑郁状况和多维模型构建》。她在演讲中指出,老年抑郁不仅是老年人个人的事情,更是重要的公共心理健康问题,它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家庭的和谐及社会资源的配置。造成老年抑郁的因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既有家庭代际关系、夫妻关系、人际交往等,还包括个体层面的身体健康、性格特质以及自我调适的能力等,并且这些影响老年抑郁的因素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统计与调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辛涛的演讲主题是《推动老龄数据要素赋能银发经济发展》。他在演讲中指出,"老龄数据红利"不容忽视,我国拥有丰富的老年人口数据、老龄产业数据和老龄事业数据,通过老龄数据的应用,可以优化养老资源的配置,提升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和效率,对于养老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同时,他也指出了当前老龄数据开放共享不足、统筹整合不够、开发利用不足和互联互通不够等问题。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老龄统计调查制度,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深化数据开发利用,完善数据治理体系,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经济与产业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和明杰的演讲主题是《我国未老龄化区县分析及启示》。他在演讲中解析了未老龄化区县的"秘密",他说,我国目前尚未进入老龄化的区县主要有三类,分别是生育持续型、经济中心型和政策引导型。分析其原因不仅有生育、死亡、迁移因素,更有经济、社会、政策、自然等多方面因素使然。他提出,要辩证看待区域差异,增强政策协调性和包容性,个人、家庭、地区和国家层面要共同行动,以应对和缓解人口老龄化。
民政职业大学老年福祉学院院长屠其雷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对开年演讲进行了点评,他说,开年演讲的主题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从多学科综合、系统、深入研究老龄问题所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必须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和应对策略有科学的研究和把握,希望老龄科学开年演讲这一平台为中国式老龄化理论构建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镇主持开年演讲活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高成运参加开年演讲活动。据悉,这是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首次举办开年演讲活动,自今年开始将作为品牌活动连年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