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月23日电(记者 潘一侨 于涵) 在2025年1月22日中国北方小年之际,“文物里的国潮”优秀征集作品展启动仪式暨创享会在北京嘉里中心成功举行。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月24日。
活动现场,来自印尼、阿塞拜疆、韩国、突尼斯、俄罗斯、墨西哥等国的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分享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感悟。通过与现场的文化专家、民俗专家和媒体记者的深入交流,嘉宾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尤其是正值小年,大家对春节的期待愈发强烈,并纷纷送上对中国朋友的新春祝福。
印尼画家海蒂向记者展示了他创作的一幅关于扬州五亭桥的画作。这是他在2024年跟随“文物里的国潮”活动来到扬州后,被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所打动而创作的作品。海蒂表示,这次经历让他更加深爱中国,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阿塞拜疆国家新闻社驻华分社社长嘉沙和告诉记者,这是他和家人在中国度过的第14个春节。尽管过春节对他们来说已不再新鲜,但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他非常关注。为此,他专门撰写了一篇报道,希望让更多阿塞拜疆人认识春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墨西哥籍自媒体博主Laura表示,她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就是春节,因为春节的家庭团聚加强了亲情的联系,充满了温暖的味道。她特别期待能够吃到带硬币的饺子,因为Laura知道这象征着新的一年将拥有更多好运。
迪拜中阿卫视记者阿思玛则希望通过自己的报道,让更多阿拉伯人,尤其是阿拉伯的青年了解中国、爱上中国。她表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独一无二,当阿拉伯国家的观众看到她在中国的生活状态后,纷纷表示渴望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她在现场还热情地邀请更多朋友来中国过大年。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专业负责人、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铭指出,如今,年轻人对中国非遗,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展现出极高热情。然而,仅靠展示是远远不够的,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在短暂的互动中难以完全展现。因此,未来需要探索如何用简练的语言表述这些内涵,展现其历史文脉与当代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大家切身感受到这是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非遗,这也是“国潮”真正的意义所在。
(编辑:刘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