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特朗普第二任期即将开启,中欧合作将受到美国干扰和欧洲内部分歧的双重影响。在美国新关税威胁下,中美欧经贸关系的张力或将剧增。欧盟对中国供应链依赖或将加强,对美供应链依赖下降。在此背景下,中欧双方需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寻平衡、求突破,通过深化开放、拓展新兴领域合作和参与全球治理,实现互利共赢,为全球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 者
嵇先白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
陈茜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随着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美国优先”或延续,全球贸易格局生变,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大增。在此背景下,中欧贸易关系备受瞩目。中欧合作根基深厚,但同时也面临贸易摩擦、技术壁垒等挑战。美国的关税威胁加剧中欧经贸张力,欧盟对中美依赖程度或改变。未来中欧合作将受到美国干扰与欧洲内部分歧的双重影响,中国需以多维策略促进互利共赢与全球经济稳定。
中欧贸易关系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战略性地位,其发展态势既彰显了长期合作的坚实基础,又面临多重挑战与不确定性。从产业架构视角看,双方具备强劲的互补特质。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工业体系完备,内需庞大,近年来在高科技产品领域的发展令人瞩目,2018至2023年保持着欧盟最大进口来源的地位。其中,2023年欧盟2%的高科技产品进口自中国,总值1550亿欧元,关键化工产品进口额同期大幅增长。而欧盟凭借其发达经济体的优势,在高端制造、服务业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吸引着中国的进口需求,目前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三大货物出口对象,占其对外出口总额的8.8%。中欧之间互补的产业结构为双边贸易与投资活动构筑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中欧贸易关系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2024年,欧方推出31项对华贸易投资限制行动,如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致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份额锐减,中方也对欧盟白兰地展开反倾销调查反击。此外,非关税壁垒重重,欧盟借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设障,抬高中国企业入欧成本;中国服务业与农业的市场准入规则也限制了欧盟企业在华发展。此类摩擦不但对双方相关产业造成冲击,亦显著增添了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2.0”时代的贸易政策将深刻影响全球贸易格局,尤其冲击中美欧三方贸易关系。其提出的统一10%基准关税及针对中国60%的定向关税,将加剧中美“脱钩断链”。在全球化生产网络中,中欧美三方深度交织,这一严峻形势亦会通过全球价值链严重冲击中欧经贸。据财信研究院预测,加征60%关税可能使中国出口下降8%,GDP增速放缓1.2个百分点。许多欧洲在华企业参与对美出口生产,如苹果手机生产链中的欧洲供应商,美国加征关税会致其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引发订单减少与产能过剩等问题。
此外,特朗普若对欧盟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也会重创欧美贸易关系。2023年,欧盟对美出口达5020亿欧元,占其出口总额的19.7%,美国是欧盟最大的出口市场。德国《世界报》分析,关税将重创德国等出口导向型国家,使德国对美、对华出口分别下降15%和10%。
鉴于此复杂局势,欧盟需要全面调整其贸易和能源政策,如多元化能源供应、增强能源储备与生产、推动产业升级等,以降低对美依赖,应对贸易摩擦。这些调整不仅关乎欧盟自身利益,也将影响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可能改变欧盟对中国原材料与零部件的需求状况。
欧盟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基础深厚且广泛,中国凭借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完备的产业配套和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节点,和欧盟合作密切。2024年数据显示,在欧盟日常消费品市场,中国产品占据27.1%的份额,且近五年来欧盟制造业进口更加集中于中国。在工业生产领域,欧洲企业对中国零部件的依赖度同样显著。
在新兴产业领域,中国在新能源和通信技术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70%的光伏组件,成为欧盟国家重要的光伏产品来源。在5G技术领域,31个欧洲国家中有8个超过50%的5G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来自中国厂商。这种依赖关系反映了欧盟在实现绿色转型和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对中国技术和产品的需求。
与此同时,欧盟对美国供应链的依赖度则呈现下降趋势。美国的去全球化倾向打破了原有的稳定合作模式。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欧洲空客公司因担忧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和供应中断风险,正积极采取“近岸外包”策略以确保供应链安全。
当前中欧合作受内外部因素交织影响,机遇和挑战并存。外部因素方面,美国去全球化加剧引发贸易摩擦,冲击中欧供应链,压缩合作空间,其经济技术限制威胁合作稳定性。内部因素方面,欧洲政治经济局势不稳,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后极右翼势力抬头,法国内部决策僵持,德国受能源转型掣肘,且欧盟各成员国对华政策分化,加剧了欧盟对华政策的复杂性。同时,中欧之间在电动汽车等商品贸易规则上本就存在分歧,加大了深化合作的难度。
在此背景下,中国应多维度施策推进中欧合作。首先,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简审批,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拓展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吸引欧洲优质资源,促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双向交流,实现共赢。
其次,在拓展新兴市场方面,中欧在绿色发展领域合作空间广阔。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双方可共建大型太阳能、风能项目,将中国制造优势与欧洲技术创新相结合,创造新的贸易与投资机遇。在数字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应加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协作,共同制定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和数字贸易标准,构建数字时代中欧合作新平台。
同时,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欧盟在世贸组织、二十国集团、“一带一路”等平台深化沟通协作,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为中欧合作创造良好的国际制度环境。此外,可通过学术、文化和艺术交流等活动增进民众互信理解,稳固中欧合作的民意基础,从根本上化解潜在矛盾与误解。
总之,中欧合作需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寻平衡、求突破,通过深化开放、拓展新兴领域合作和参与全球治理,实现互利共赢,为全球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Clear-headed appraisal"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王哲 唐文若
编辑:张钊
实习生万焯燃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