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技辽兴,红脉辽擎”实践团 深度调研辽宁数字文旅发展

“数技辽兴,红脉辽擎”实践团 深度调研辽宁数字文旅发展

来源:鲁网 2025-01-22 16: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1月11日到1月13日,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数技辽兴,红脉辽擎”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引领下,深入辽宁大连、鞍山、沈阳三市,针对当地博物馆展开了一场关于数字红色文旅发展的深度调研。

在参观考察环节,三地的博物馆承载着不同的历史记忆。这些博物馆的红色资源都富有代表性,浓缩了辽宁省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发展时期的丰富记忆,是研究红色文化发展的合适之选。大连博物馆近代大连展区珍藏着大连在抗战、解放战争等关键时期的历史见证,丰富的文物与详实史料诉说着往昔的艰苦斗争。鞍山的鞍钢博物馆作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馆内3千多幅珍贵照片、1万多件实物以及423件国家三级以上文物,记录了鞍钢在众多重大项目中的突出贡献。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全面展现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脉络;沈阳二战盟军战俘旧址陈列馆则是二战期间日本海外战俘营中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记录着那段惨痛历史 。

在数字化成果方面,三地博物馆都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大连博物馆通过增加场景复原和多媒体展示等手段,丰富展览内容,提升参观体验,还搭建了线上虚拟展览平台,对文物进行数字化记录。鞍钢博物馆借助“数字鞍钢”战略,构建“1+N”大数据平台,推动智慧管控、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的发展。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运用三维激光扫描、多媒体场景、360度全息投影等技术,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增强观众的感官体验;沈阳二战盟军战俘旧址陈列馆虽规模较小,但利用高清投影和环绕音效技术,提升了展览品质。

然而,实践团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个性化问题问题:例如部分展品保存状况不佳,展览布局引导性不足;存在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不够、数据孤岛现象以及部分“黑箱系统”可视化不足的问题;针对青少年的教育活动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数字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程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且数字化展览形式较为单一,互动性不够强,观众在虚拟展览中的参与感有待提升。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在沈阳围绕此次调研主题召开了总结与分享会议。成员们全面分析了大连、鞍山、沈阳三地不同场馆数字技术的应用情况与效果,回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化展示手段,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群策群力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与建议。他们深知,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课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

未来,实践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深入研究三地乃至整个辽宁地区红色文旅数字化发展的路径。一方面,他们计划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开展针对性的实践项目,致力于改善展品保存状况、优化展览布局、提升青少年教育活动质量;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如何打破数据壁垒,丰富数字化展览形式,增强互动性,切实提升观众的参与感。他们期望通过不懈努力,为推动辽宁红色文旅的数字化发展贡献坚实力量,助力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让更多人能够通过数字技术的桥梁,走进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