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 “新菇事” 绘就新画章

讲好 “新菇事” 绘就新画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1-17 13: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变废为宝,开启菌菇种植新契机

怎么利用废弃的烟根、烟杆一直是当地农业科研人员要破解的难题,经过多次试验,他们成功研发出一套利用烟叶废弃物制作菌菇培养基的技术。通过将烟杆粉碎、发酵,搭配其他辅料,制成的培养基为菌菇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例如,利用这种培养基种植的平菇,不仅产量有所提高,而且营养价值也有所提升。

当地的土城镇一所菌菇种植企业率先采用了这一技术,每年可消耗大量的烟叶废弃物,生产出高品质的菌菇产品,这种变废为宝的模式,不仅为菌菇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烟叶产区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

技术融合,打造高效种植新模式

烟叶产区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如今,这些经验与现代菌菇种植技术相结合,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高效种植模式。当地把在密集烤房中对温度和湿度控制的经验被运用到菌菇种植中。借助烟叶种植中使用的温湿度监测设备,对菌菇种植大棚的环境进行精准监测。在土城白鸡香菇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吴师傅介绍道:“我们根据菌菇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像管理烟叶生长环境一样,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这样菌菇生长得又快又好。”

同时,烟叶种植中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也为菌菇种植提供了借鉴。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例如,释放捕食螨来防治菌菇螨虫,安装防虫网和诱虫灯来减少害虫侵害。这种技术融合的模式,既保证了菌菇产品的质量安全,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菌菇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业协同,构建多元发展新生态

在烟叶产区,菌菇产业的发展并非孤立,而是与烟叶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形成了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方面,菌菇产业与烟叶产业在时间上形成互补。烟叶种植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季节,而菌菇种植可以利用烟叶种植的农闲时间,充分发挥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例如,在烟叶采收后的秋冬季节,正是菌菇种植的黄金时期。当地的烟农在农闲时参与菌菇种植,增加了额外的收入。据统计,参与菌菇种植的烟农,平均每户每年增收一万余元。

另一方面,菌菇产业与当地闲置的密集大棚紧密融合,不仅节约了香菇种植户的生产投入,而且使闲置密集大棚得到了有效利用,“烟粮、烟菜、烟菇”的协同发展,构建了当地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科技赋能:注入产业升级新动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菌菇产业的发展,烟叶产区积极引入科技力量,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通过安装在大棚内的传感器,实时收集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并上传至云端。种植户通过手机 APP 即可远程监控和操作,实现智能化管理。在白鹤镇 智慧种植示范基地,管理人员表示:“现在有了智慧农业系统,我们可以更精准地管理菌菇种植,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

讲好 “新菇事”,绘就新画章。在烟叶产区,菌菇产业正以创新为笔,以科技为墨,描绘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的美好画卷。(图片由十堰烟草局 马俊锋授权授权提供)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