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下午,《一位上海建筑师连接的世界:纪录片 <邬达克> 文献展暨上海近代建筑师研究同济学术谱系展》在同济大学开幕。 邬达克>
这次延伸拓展活动,又一次将《邬达克》拉回了大众的视野。《邬达克》以欧洲旅沪建筑师邬达克人生故事为切入点,重构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缝隙里,不同族群和文化的人们在中国上海,如何跨越鸿沟、实现共赢、创造经典。表达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一永恒主题。
本次展览主题的主题为:一位上海建筑师连接的世界。“一位上海建筑师”既是指纪录片的主角,欧洲旅沪建筑师邬达克,也指片中提及的所有在上海的近代中外建筑师,是他们,跨越鸿沟,创造经典。
“连接的世界”既是指这一时期中外建筑师大多接受中西合璧的教育,将国外的经验带进中国,创建了中国建筑学科,他们是在中西方文明中穿梭与交流的人。也是指建筑师这一职业连接着社会的广泛领域,建筑遗产则凝结着文化价值和集体记忆。同时也指作为一种跨文化、跨媒介的文化载体,纪录片在调研、拍摄和传播过程中所连接的世界以及寻找、实现的共识。
纪录片最大的价值无外乎真实和真诚。用最真诚的态度去探寻真实的历史,记录温热的今天,才有可能承载起记录历史、传承文化和启迪未来的使命;才有可能构建起一座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将过去与现在、个体与集体、本土与国际紧密相连。《邬达克》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近代建筑历史研究和遗产保护领域的权威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在观展后评价道:“这是两场关于上海近代建筑和建筑师的展览,展现了与世界的早期全球化连接,我们怀着热情和敬意参观陈庆导演和华霞虹教授以及她们的团队多年锲而不舍的钻研和辛劳打造的纪录片和建筑师展,兼具学术性和知识性的展览让建筑师邬达克连接起17位中外建筑师,将一座建筑延伸为成百上千座建筑。”
纪录片学术顾问之一,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伍江教授认为:“作为一位来自万里之外的欧洲建筑师,在一个大动荡的年代只身来到中国,在上海创业、在上海成名,为今人留下了一个不一样的上海。纪录片《邬达克》将这个充满传奇的故事搬上银幕、推向公众,让世界看到了上海的包容与伟大。而这个展览则将这个传奇故事背后的建筑史研究成果又进一步推向了学术研究的前沿。”
中央新影董事长,纪录片《邬达克》出品人姚永晖表示,作为国内顶尖的建筑教育与研究机构之一,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才济济。今天,我很高兴的看到,纪录片《邬达克》在这里以一种全新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这场展览,不仅是对纪录片《邬达克》的一次深化与拓展,也是对上海近代城市和建筑领域的一次回望与致敬,更是建筑和影像——两种同样能跨越时间、超越国度的文化载体,一次独特而温暖的邂逅与对话。
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李翔宁表示,上海近代建筑连接着世界,值得探索跟不同领域合作如何用建筑历史和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纪录片《邬达克》学术顾问之一、同济大学教授,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华霞虹分享道,近年来,因多方力量共同作用,斯裔匈籍旅沪建筑师邬达克及其上海作品成为现象级网红。专业界虽乐见建筑和建筑师的人文历史价值、物质空间作为生活载体和公共议题的特有潜力被广泛看到,亦忧心一枝独大的文化消费遮蔽复杂的史实,阻碍文化的多元发展。然而,中宣部(国新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支持项目,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制作并出品的五集纪录片《邬达克》,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以建筑师为载体传达“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一永恒主题可能达到的文化艺术和人文思想的新高度,也是建筑领域与大众传播跨界合作的新高度。
总导演兼制片人陈庆表示,“十年前,当我起心动念想要做这样一部纪录片时,我是决然未曾料到,一位百年前的欧洲建筑师,会把如此众多的“当下”和“我们”连接;三年前,当我们在上海邬达克纪念馆正式开启这一趟繁复细密的旅程时,我是断然没有想到,一个小众且地域性的选题,会带领我们与世界发生如此真切的关联。 ”
2024年也是中国与匈牙利、斯洛伐克两国建交75周年。《邬达克》的主创团队历经数年,跨越亚欧美大陆,追寻邬达克的足迹,采访了众多相关人物,搜集了大量珍贵文献,最终呈现了一部生动、感人、充满智慧与启示的佳作,该片创作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桥梁,同样是中匈、中斯传统友谊的美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