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2月17日曼谷电(记者 杨万丽)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大湄公河区域办公室于12月16日发布《2023年大湄公河地区新物种发现》报告,重点介绍了在该地区发现的234个新物种,包括在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发现的173种维管植物、26种爬行动物、17种两栖动物、15种鱼类和3种哺乳动物。基金会呼吁该地区的政府加强对这些珍稀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报告记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保护组织和研究机构数百位科学家的工作成果。新物种的发现使得自1997年以来在大湄公河地区记录的维管植物和脊椎动物总数达到3,623种。这些物种的发现方式多种多样,有些是在贸易中发现的,包括许多兰花和观赏鱼;有些是在实地考察期间收集的,甚至在博物馆或植物园存放了数十年后才被分析识别。
如今,无论是生活在前所未有海拔高度的亮橙色的疣螈,还是体重仅有8克的哺乳动物鼩鼹,大湄公河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承受着栖息地丧失与退化、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气候变化、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及疾病等多重生存威胁。
世界自然基金会亚太区野生动物负责人克里斯·哈拉姆(Chris Hallam)表示:“尽管这些物种在去年才被科学描述,但它们在我们地区独特的栖息地中已经生活了数千年。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个健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地区丰富自然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而这些研究人员同样珍贵!他们往往在资源匮乏和艰苦的条件下,充满热情和不懈努力地描述这些物种。”
为了阻止野生动物数量下降,世界自然基金会多年来与社区、政府及其他各方合作,更好地了解物种情况,加强保护,并致力于解决如野生动物犯罪和过度开发等关键问题,让这片区域里众多珍贵且令人惊叹的新物种得以长久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