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黄湾镇奏响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交响乐”

海宁市黄湾镇奏响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交响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2-09 21: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作为海宁市经济发展主平台和主战场之一,黄湾镇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尤其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近年来,按照海宁市委的部署要求,黄湾镇聚焦“人产城”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文明培育主题、创新文明实践形式、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好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圈优势,积极推动城乡文明“二元融合”,探索打造了具有黄湾特色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和品牌,以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助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8月,海宁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带发布仪式暨2024年文明专列巡游潮城黄湾镇专场活动在黄湾镇举行,活动中,黄湾镇发布了“文明润心·潮礼黄湾”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品牌,通过打造品牌矩阵,奏响融合“交响乐”,助力黄湾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洼地”到“绿洲”

千亿新城遍开“文明之花”

1997年之前的黄湾镇,还是一片荒凉的滩涂,这里芦苇丛生,江患难治。而从1997年到2005年的围垦,再到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500亿,直至2023年突破千亿大关,黄湾镇在物质文明上实现了凤凰涅槃。

同样经历“文化洼地”到“文明绿洲”蝶变的,还有黄湾镇的精神文明发展。

“20多年前,我们村里找不出一座公园,也找不到一个篮球场,更没有各类娱乐设施,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基本为零。而如今,我们不仅有了文化礼堂、无垢书屋、万安茶馆等硬件,还有了舞龙队、腰鼓队这些文娱团体,村民们的文化娱乐活动实现了全天候覆盖。”说起村里20多年来的变化,五丰村党委书记凌丹华感慨万千。

五丰村可谓是黄湾镇广大农村享受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红利的一个典型。20多年前,因为受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五丰村村民闲来无事时,只能打打麻将、串门聊天、看电视来打发时光。

而从2004年起,为适应物质富裕起来后的村民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黄湾镇的统筹下,五丰村开启了农村文化礼堂的三轮改造提升之路,从原来的几间屋子到如今的宽敞明亮的大礼堂,从简单的一张乒乓桌和几套健身器材,到舞蹈房、图书室、乒乓球室、影音室等各类功能室齐全,硬件的改善为村民们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变化并不止步于硬件,这些年,对村民们来说,感受更多的是农村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打腰鼓是五丰村的一项传统活动,五丰村腰鼓队曾是村里的一张名片。2008年,为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五丰村再组建了一支舞龙队,这支队伍飞速成长,很快就在海宁市级比赛中获得银奖。今年3月,五丰村又组建了“小小舞龙队”。每当节庆时期,腰鼓队加上“大龙”携“小龙”联袂登台表演,两支队伍为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更丰富的形式和内涵。

另外,2013年起,五丰村着眼于群众需求和文化振兴,通过请专家进来的方式,还引进了戏曲教唱、汉服礼仪、青少年硬笔书法培训等城市文化活动,通过城市文明赋能乡村,进一步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如今,闲暇时,无论是喜欢喝茶听戏的老年村民,还是钟情于运动健身的青年,抑或是爱看书学习的少年儿童,都能不出村就找到各自爱好的娱乐活动,村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如果说黄湾镇农村的精神文明面貌用“焕然一新”来形容,那么,黄湾镇城镇精神文明发展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近年来,随着黄湾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众多新居民的不断涌入,他们为黄湾镇经济发展带来了丰富人力资源,而全新的生活环境,也给新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为了让新居民早日融入新生活,和本地居民一样共享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黄湾镇各社区也下足了功夫。

在新居民中,为了方便照顾小孩,他们往往会把孩子也转学到黄湾镇各小学、幼儿园上学。每当寒暑假和周末,“孩子由谁来照顾”成为了黄湾镇城镇本地居民和新居民共同头痛的难题之一。

对此,黄湾镇城镇社区纷纷开出假日课堂,在解决本地居民和新居民后顾之忧的同时,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如在黄湾社区,每当假期来临,社区都会组织开展各类融农耕体验、科普教育、户外研学、非遗传承和文创设计等为一体的假日课堂,培养孩子们的劳动精神,在他们心中种下善的传统美德,促进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而在尖山社区,针对不少未就业新居民妇女业余生活匮乏的现象,社区积极挖掘新老居民中的有手工特长的“手艺人”,组织开展了手工培训课堂活动,花朵发夹、郁金香花朵、毛线粽子、五彩手提篮子、编织万字结、串珠手串、手工拖鞋……一堂堂手工课成了新老居民妇女们学习技能、交流沟通的平台,不仅满足了新居民妇女的精神需求,更打破了居民之间的隔阂,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居民们对社区有归属感,加速了新老居民之间的融合,形成了邻里和睦的文明之风。

今年,海宁市启动了“村潮·爱拼才会赢”2024年海宁市农村文化礼堂群众性文体活动,以特色体育活动点亮乡村,激发乡风文明新活力。

在黄湾镇,以棋会友“棋”乐融融的象棋大战,“我们的村舞—‘舞’动快乐”的2024黄湾镇广场舞大赛,“我们的村乒—‘乒’出精彩”的乒乓大战……截至目前,黄湾镇共举办5场“村潮·爱拼才会赢”系列体育赛事,持续掀起了乡村文体活动热,成了居民们的一次次文化狂欢。

从“盆景”到“风景”

品牌矩阵铸就文明高地

在黄湾镇发布的“文明润心·潮礼黄湾”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品牌中,黄湾镇提出了打造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1+11+N”的品牌矩阵,其中1代表“文明润心·潮礼黄湾”总品牌,11代表全镇11个村社的特色子品牌,N代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教育引导和志愿服务。

事实上,近年来,黄湾镇在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中重点开展了“树品牌、强特色”行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盆景”品牌,有效推动了城乡文明的“二元融合”。

“这个照片拍得很好,没想到还把相框包包好给我送过来了。”近日,在黄湾镇黄山村的,村民马大爷捧着新收到的相片对志愿者们的贴心服务连连点赞。

黄山村现有130位80岁以上老人,其中超过90岁的有20位。“前几年我们村还有三四位百岁老人,这些年他们逐渐离去,我们发现有些老人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黄山村党委书记马新华说,2023年起,为表达对老年群体的关爱,黄山村推出“三影”行动特色品牌,为村内80岁以上的老人拍摄照片并装裱送至老人手中,传承“孝老爱老敬老”的孝文化。

成立于2022年7月的黄湾镇金牛社区属于工业融合型社区,跟普通城市社区不同,总面积6.7平方公里的金牛社区下辖110家企业,辖区人口1.2万余人,全部为新居民,其中78%为企业青壮年职工。为更好服务社区居民,补齐社区青年职工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短板,金牛社区聚焦上班族、全职宝妈、青年人才、企业家等不同群体的夜间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打造了“金夜不打young”品牌,通过推出吉他、瑜伽、彩妆、彩铅画、摄影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点亮了工业社区青年的精彩“夜生活”。

此外,其他村社的特色品牌也是亮点纷呈,主打志愿服务的钱江村“情忆绵棉”爱心棉田、黄湾村的红色“农立方”、闸口村的“7号超市”;聚焦农文旅融合的尖山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大临村“红蓝青”三色研学派;深挖历史文化的五丰村“智慧之光·龙腾无垢”;关心“一老一小一新”及妇女的黄湾社区“向阳花开”、尖山社区“转手爱 助共富”;推动基层治理的凤凰社区“聚有FUN 一起High——有礼后备箱集市”。每一个品牌都汇集共识和力量,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色品牌打造中,黄湾镇各村社还充分挖掘本地名人文化,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融入到特色品牌之中,以悠久的传统文化滋养现代文明,打造“诗与远方”的精神家园。如五丰村通过发掘东晋志怪小说《搜神记》作家干宝和宋代状元张九成的深厚文化底蕴,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厚重的文化内涵;大临村则通过弘扬何孝章烈士凛然浩荡的革命精神,赋予了精神文明建设靓丽的革命底色。

此外,还有科普作家贾祖璋,以地易书的马思赞,热心修桥铺路的沈彦聪沈武父子俩,抗倭勇士沈懋敬、马骖、项东冈、周应桢等,曾经在黄湾生活过的一位位历史文化名人志士,不仅成为了黄湾的文化标签和文化印记,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黄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文明润心·潮礼黄湾”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品牌的发布为起点,今后,黄湾镇将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上展现更多作为、更多特色、更多亮点,为推动黄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