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旅客发送量突破4亿人次,超过去年整年送客量,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从四川境内出发旅客超过2亿人次,占比超一半。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客运量的持续增长无疑是对区域经济繁荣程度的直接映照。曾几何时,“蜀道难”几乎成了四川交通的代名词。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如今,“新蜀道”正以崭新的姿态,徐徐展开一幅“人享其行,货畅其流”的现代化交通新画卷。
打通“蜀道障”,以畅通之脉,展现发展新颜。四川盆地,深处内陆,天险难越,往昔的交通闭塞曾是桎梏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枷锁。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四川的交通体系日益织密,昔日的封闭格局被彻底打破。航空领域不断突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之列,展现了四川对外的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力。铁路方面再创新高,年旅客发送量突破4亿人次,位居全国第四,成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交通要冲。客运吞吐量的攀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明进步程度、开放包容姿态及市场活跃度的关键标尺。而今,千古嗟叹的“蜀道之难”,如今已变成“蜀道之畅”,一个“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立体交通网络在四川大地延伸开来,为四川“扬帆出海”“广纳百川”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培育“文旅田”,以创意为犁,焕发乡村新彩。四川旅游资源富集,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许多美景“藏在深闺无人识”。随着交通的便捷,四川的旅游业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川青铁路四川段通车后,“坐上动车去九寨”成为游客打卡热门,川西北旅游市场迎来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558.82万人次,同比增长32.58%,黄龙景区接待游客320.58万人次,同比增长17%。旅游业的繁荣不仅推动了旅游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完善,为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行业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还让川西北特色农产品、工艺品等更加顺畅地销往国内外市场,有力地保障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当铁路遇上文旅,一曲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浪漫乐章悄然奏响,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福祉与机遇,也为世界呈现出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开放的四川。
搭建“共赢桥”,以融合之势,推动区域协同。成都作为南丝绸之路的起点、西部陆海新通道西向主通道起始点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之一,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成都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格局。空中“丝路”蓬勃兴起,成都航空枢纽运营国际地区客运航线50条、货运航线33条,构建起畅通丝路、直达欧美、联通五洲的“四川空中金桥”;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代表的“大通道”建设正不断激活经济活力,目前,中欧班列(成渝)已开行3.6万列,运营线路50余条,覆盖欧亚120余个城市节点。空中航线交错纵横,铁路班列穿梭奔驰,让成都从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的“内陆腹地”,摇身一变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给川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
大道出川,通江达海。四川的交通新篇章已经翻开,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繁荣的四川正朝我们大步走来。笔者坚信,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下,“新蜀道”必将给人民带来更多精彩纷呈、气象万千的故事。(文:彭洪、简艳;漫画:罗坤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