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峡: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2-06 10:4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12-06 10: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随着各种“科技范儿”十足的农业智能装备、智能应用走向田间地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也装上了“加速器”。

走进西峡县重阳镇的南阳铭浩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座恒温净化养菌棚一字排开,棚体是15厘米厚的净化保温板,棚内搭建双层网格培养架,利用冷暖空调、新风系统、双网双膜系统控制温湿度,可一次性培养菌棒136.8万棒,比传统大棚养菌提高产量30%以上。

香菇是西峡县的主导产业,该县每年香菇种植达3亿袋,年产鲜菇30万吨,2万多农户近20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加工和销售,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香菇产业。但长期以来,西峡县香菇种植存在冬忙夏闲现象,为填补产业季节性空白,南阳铭浩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反复实验,培育出了适合夏季种植的“钰森1号”和“钰森3号”菌种,并在全县建成首个智能化控温控湿“四季菇”大棚和首个工厂化恒温净化养菌车间,实现四季循环养菌、一年两季出菇,规模效益翻三倍以上。

西峡县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坚持走院县共建之路,投资1.2亿元联合河南省农科院筹划成立河南省农科院西峡分院,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西峡食用菌科研中心建设为依托,汇集全国60余位专家,建立4个科研团队,在食用菌提取物、深加工人才引进方面攻坚发力。建设了年产5000吨香菇菌种中试车间、新品种实验基地等科研场所,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食用菌行业所有基础性研究和示范性推广已进入常态化运行,实现人才共用、成果共享的良性科研路径。

在科技的加持下,西峡县庞大的食用菌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目前全县已拥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689家,加工企业578家,其中出口企业108家,产品有原菇、罐头、休闲、发酵酱类、食品配料调味料、功能保健类六大类200多个产品,年交易额近200亿元。

和食用菌一样,西峡县中药材产业也是满满的“科技范儿”,在寨根乡方庄村山茱萸基地,村民正在忙着采摘。作为全国首家通过GAP认证的山茱萸药材基地,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突出生态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已经成为制药企业的“第一车间”。

西峡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中药材产业富民强县战略,培强龙头企业,做优拳头产品,推动中药材产业由资源型向基地化、粗放型向标准化、产品型向产业化转变,培育出了以仲景宛西制药为代表的一批中药材初深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山茱萸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量4000吨,带动3.5万农户10.5万群众增收。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强劲引擎和关键利器,我们将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育良种、用良技、施良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更为强劲的动能。”西峡县委书记马俊说。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