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当阳:以“智”提“质”,向“新”而行

湖北当阳:以“智”提“质”,向“新”而行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12-02 17: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了提升资产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精益管理水平,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探索创新路径,通过建立、实施智能物联资产网格化管理应用与研究创新项目,实现了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常驻探索精神,开掘创新“富矿”

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当阳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资产管理员们发现陈旧的资产管理方式存在着管理流程追踪难、资产盘点流程复杂、统计数据不精确等问题。

为了解决问题,当阳市局(营销部)自发组建“雄风创客”创新小组,对数智化资产管理的理论技术、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围绕资产管理模式升级、资产管理操作革新、资产管理手段如何实现技业财融合的目标等问题进行探索。为了促进项目进一步成熟,宜昌市局(公司)成立了智能物联资产网格化管理应用与研究创新项目。

项目坚持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为主线,以物联网与互联网技术、RFID技术、有源标签等技术为依托,探索构建智能物联资产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以期通过“技业财融合”,提升资产管理质效,赋能企业经营管理。

齐心协力破冰,打通创新“堵点”

在项目推进中,科技创新小组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对项目的功能、性能要求、硬件需求、软件设计等方面进行研讨。

图为科技创新小组召开项目推进会

通过半年的努力,创新小组搭建了资产管理系统线上平台,运用RFID技术实现了资产一键盘点等功能,极大提升了资产盘点效率。在信息平台系统中,整个办公楼能够如同网格一样清晰显示每个办公室的资产情况,数据大屏一目了然,实现了为应用者提供工作便利,为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为决策者提供部署依据的目标,推动企业内部精益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项目从“管、析、决”三个方面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一是慧“管”资产。结合各部门所在的房屋结构,对实物资产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与企业微信、资产管理可视化系统对接,实现资产随使用人变动进行实时确认、更新,同时将数据写入资产标签,实现智能盘点,推动资产管理由信息化转向智慧化。二是智“析”信息。对每一项资产都进行RFID标签管理,将资产信息同步链接到同一管理平台,并与视频监控平台、车辆道闸系统对接,获取车辆派车、出入实时数据,实现车辆停入、行驶轨迹管理,实现不动产在线实时状态管理。三是助“决”科学。依托管理平台,通过对资产数据进行汇聚分析,为管理层提供数据参考与战略决策依据,推动资产从“管好”到“用好”发展,达成降本增效、循环利用等效果,进一步提升业财融合的质效,促进企业高效运转。

图为试点单位资产管理员为资产张贴RFID标签

项目通过RFID技术,将静态的资产管理转化为动态,将所有的资产管在一张“网”中,网住资产从存放、流动使用、修理维护到报废处理的方方面面。并且,通过对资产管理系统的搭建以及与其他系统的交互,实现资产管理结果更加广泛地运用,助力企业运营提质增效。不仅如此,通过资产报表、流转过程可视等功能,还实现企业管理层对资产情况的深度了解,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减少报废资产损失。在这些基础上,决策层能够通过对资产数据进行汇聚分析,得到有力的数据支撑,促进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价值最优,提升决策科学性。

强化结果应用,赋能精益管理

目前,当阳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科技创新小组在当阳市局(营销部)办公大楼开展的智能物联资产网格化管理应用与研究创新项目试点工作已经结束了。在试点中,当阳市局(营销部)科技创新小组成员们对各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包括网格设置、资产导入、动态二维码、资产查询、资产盘点、资产监控、RFID卡片打印、资产变动单处理、视频对接、车辆倒闸及行驶轨迹管理等方面。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验证系统的可行性、稳定性及操作体验,为后续全面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创新小组成员在试点中使用RFID阅读器

接下来,智能物联资产网格化管理应用与研究创新项目成果将在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各县级局进行推广应用,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和构建“智慧资产”管理体系的目标,为企业经营管理赋能,提升企业精益管理水平。(供稿 成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