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铁路:探寻沪昆高铁,看“千里江山图”美不胜收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11-29 12: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4年12月10日,沪昆高铁开通运营,湘西地区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十年后,“发现最美铁路·沿沪昆高铁看湖湘发展”网宣活动在长沙启动。由网络媒体记者、网络正能量宣传骨干共40余人组成的“发现团”从长沙南站出发,俯瞰沪昆高铁横贯雪峰山脉,与湖湘聚变遥相奔赴,咏叹“东西大动脉”时代腾飞之美。

“美”与东西相接。从无到有,从“绘梦”到“圆梦”,沪昆高铁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东起上海,西至昆明,2252千米铁道线盘亘在广袤中西部,纵深穿越54个站点,地势复杂,山高谷深。尤其以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雪峰山隧道为甚,长达28公里的隧道群“山连山”,是昔日难以攻破的“鬼门关”,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天险”变成了“通途”,京广、沪昆两条高铁大动脉在长沙交叉成“十”字形,形成直通南北、横贯东西的快速通道新枢纽,1小时到武汉、南昌,2小时到广州,3小时到重庆、深圳,4小时到上海、成都、杭州、昆明,5小时到北京,便捷的交通带来的是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极大释放,让区域间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人享其行,物享其流,已然洞见流动中国的活力无限。

“美”与文脉相通。“高铁+文旅”是盘活城市资源的“全画幅”。数十年前,侗族大歌、合拢盛宴等民俗鲜为人知。如今,高铁网密织,“东西大动脉”形成“一脉相连,人文相亲”的生动局面。一声呼啸,从溆浦南站出发到怀化仅需20分钟,隔山相望,又紧密相连。到伟人故居献上敬意、看丹霞风光绵延十里、听沅江号子、巫傩绝技……山水禀赋、人文风景,南来北往的人潮,“一日看尽半部华夏史”的诗意,催生“朝至夕返”旅游新模式,2023年,长沙共接待游客1.95亿人次,同比增长43.99%。让镶嵌在轨道上的文化明珠熠熠生辉,把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大道蜿蜒铺开。

“美”与民生相连。交通是擦亮民生底色的“先行官”。当高铁时代呼啸而来,行驶在渝怀线上的7272次“慢火车”依然几十年如一日地翻山越岭,传递着温暖。自2006年开行以来,停靠湘、黔、渝多个站点且多年未涨价,成为了连接大山内外、传递民生温暖的重要纽带。“春梅服务队”更是携手铁路沿线果农、菜农,开启公益直播,让交通线变民生线……一列列开行在大山深处的公益性慢火车,成为满载民生温暖、驶向幸福生活的“通勤车”“致富车”,不仅畅通了道路、流动了人员,更拉来了市场的繁荣、乡村的人气,让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桥梁跨海飞架,交通日行千里。如今千里江山皆入画,九州华章尽呈姿,沪昆高铁从历史记忆中走来,在新的奋斗征程中接续。让我们循高铁之迹,共同期待这条高铁为我们带来更多美不胜收的风景和故事。(谢雨彤、简艳)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