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不仅是激发基层活力的必要之举,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其旨在健全长效机制,力求使基层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增添实干担当的活力,从而能够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实际工作中,为基层减负和赋能。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基层减负”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压力,但有少部分干部将“减负”作为不担当少作为的“挡箭牌”,让减负变了形走了味。基层减负,迫在眉睫,唯有以实效为导向,方能拨云见日,不断为基层干部松绑赋能。
精准把握 “减” 之尺度,靶向发力直击痛点。形式主义犹如无孔不入的毒瘤,“花架子”“走过场”的做法,不仅耗费基层干部的大量精力,更如沉重的枷锁,束缚住他们干事创业的手脚。因此,要让基层干部能够真正从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必须以坚定的决心和果敢的行动,大刀阔斧地砍掉那些毫无必要的会议、堆积如山的文件以及重复多余的检查。同时,要从根源上深入挖掘基层工作中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职责划分不清等,切实为基层干部排忧解难,为他们创造更加宽松、高效的工作环境,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切实解决群众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
持续加大“减”之力度,铲除“躺平”滋生土壤。基层减负本身并非最终目的,其真正的目标是激励基层干部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担当作为,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大力推进减负工作的进程中,必须同步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公正且具有强大激励作用的考核评价机制,明确区分实干者与懈怠者,让那些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勇于创新、积极解决问题的干部得到充分的认可、应有的奖励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让那些 “混日子”“躺平式” 干部无处遁形,受到应有的惩戒。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形成以上率下的良好示范效应,引领基层工作作风的根本性转变。
切实提升“减”之效度,保障政策落地生根。基层减负若要取得长期而稳固的成效,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精心优化制度安排。要明确各部门之间清晰的权责界限,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混乱局面,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在考核工作方面,应将工作实绩作为核心考量标准,坚决精简烦琐的考核流程,通过不断完善平时考核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减负工作中出现的偏差,确保减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偏离正轨、不走样变形。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加强上下联动与沟通协调,构建高效工作体系。此外,基层要及时反馈问题,上级要迅速回应并整改,确保减负政策落地有声、惠及基层。
面对基层负担过重这一顽固 “痼疾”,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唯有采取实打实的减负举措,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才能够从根本上为基层注入新的活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不减 “质”,推动基层工作不断迈向新的高度,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江西会昌县 刘德福 李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