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双回改造,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1-14 14:5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11-14 14: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宝兴县五龙乡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古传因其地貌类似“五龙夺珠”而得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近些年来,当地政府组织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力发展“枇杷经济”,使当地居民走上了致富路。但因雅安电网原属地方电力,为五龙乡供电的10千伏宝五一、二线线路老化,且在“4.20”庐山地震之后,五龙乡地质结构遭到破坏,极易发生落石、塌方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让五龙乡电力供应受阻,不利于乡村经济发展。

为解决这个问题,国网宝兴县供电公司组织进行了10千伏宝五一、二线线路双回改造工程,使线路适应宝兴县城疏解工程,满足五龙乡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解决群众产业振兴,助推五龙乡经济发展而进行的。

线路改造,五波三折

“王站长,我们中岗这里又停电,又是怎么回事哦,上次泥石流才过去几天哦。”7月25日,一通来自永富乡中岗村居民的电话,惊醒了正在五龙供电所午休的王亚东。王亚东立即联系群众询问现场情况,并迅速组织供电所员工携带工器具赶赴现场,开展故障排查工作。经过检查,发现是10千伏永富线老化严重,加之近期连续降雨导致山体滑坡,造成线路倒杆断线。每年的7、8月份是宝兴的雨季,在今年“7.20”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使宝兴县内多处线路受损,公司不得不将战线转移至抗洪抢险当中。正在进行线路改造的10千伏宝五一、二线线路双回改造工程只能为抗洪抢险“让路”,而这些只是改造工程遇到的种种困难之一。

“树倒不碰线”这是公司在森林防火期提出的要求,宝兴县作为雅安市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在进行线路改造时,公司严格遵守这一要求,避免因线路改造引发森林火灾。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加强现场管理、配备消防器材等。

在改造过程中,公司还面临着工期紧张、施工难度大等问题。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合理安排施工计划,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同时,公司加强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支持,为工程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日益增长,10千伏宝五一、二线承载着整个五龙乡的电力负荷供应,自2022年五龙乡大河坝工业园区建立以来,用电负荷急速攀升,加之近几年五龙乡枇杷、山药等果蔬药材产品加工、销售发展迅速,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自主创业,并且伴随着电车的普及,用户自用充电桩新装开始大面积扩散,用电负荷供不应求。结合上述情况,宝兴公司于2022年便开始提前规划五龙乡电力发展计划,期间不断结合政府发展规划优化调整电力线路建设方案,目前,随着项目竣工,线路正式投入使用,群众能够明显感觉到供电更加稳定可靠,双回线路的建设,满足了乡村企业的生产用电需求,为大批量返乡创业的人员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供应,同时也保障了村民的家庭用电安全稳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国网动力。

线路改造,解决问题

“报告工作负责人,开关运行正常,10—15号杆运行正常。”11月11日,国网宝兴县供电公司五龙供区内10千伏宝五一、二线双回线路改造工程顺利完工。

在10千伏宝五一、二线双回改造之前,五龙乡由10千伏宝五线单线供电,2022年“6.1”地震发生之后,10千伏宝五线路多处电杆、导线被击断,一个月后的“7.11”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更是让线路变得“体无完肤”。至此,公司便将精力大力投入10千伏宝五一、二线双回改造工程当中。双回线路的改造在原有的线路通道上进行优化,在面对跨越河堤、山坡、河沟等灾害易发点的区域时,做到线路通道能避尽避、应改尽改,由于五龙乡地理环境的特殊,对躲不了、绕不过的区域,采取补强措施,将原来的水泥杆改造成铁塔、钢管杆,从而进一步提升线路的防汛抗灾能力,改造后的线路能够更好的抵御洪水、泥石流的冲击,甚至在面对地震等特殊灾害时,抗灾能力相比之前也有了显著提升,确保特殊时期电力供应安全、稳定、可靠。

五龙乡作为宝兴县防山火第一重点区域,10千伏宝五一、二线贯穿了整个五龙乡,历年来公司始终将五龙供区的防山火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双回改造工程在前期规划时,也充分考虑到五龙乡防山火工作,一方面是线路改道,部分要区段绕道而行,避开林区、草坡等山火隐患区段,另一方面在对双回线路改造时,公司采用了更先进的绝缘材料和防火技术,在提升线路基础建设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山火引发电力事故的风险。

本次10千伏宝五一、二线双回改造工程的成功实施,是宝兴公司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接下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山区电力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力度,为乡村振兴和人民幸福生活提供更加优质、可靠地电力服务。(图片由王亚东、杨俊辉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