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禾尽起,盈车嘉穗。走在湖南嘉禾县普满乡金叶大道上,秋风拂过,远处的稻田已是金黄一片,农耕机轰轰的“欢唱”着,村民们幸福的忙碌着,放眼望去,尽是秋天的浪漫和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湖南嘉禾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牢记“国之大者”,积极推动烟叶产业融入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烟农种植粮食晒谷难、耗人工、利润低的‘忧心事’,主动盘活、巧妙利用、多效赋能闲置烤烟房烘干稻谷,彻底消除烟农后顾之忧,提高种粮积极性,实现烟叶与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形成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良好局面。
变“闲置”为“忙碌”,稻谷晾晒“不看天”
(利用烤烟房烘干稻谷)
“以往每次晒谷子只能在马路上或者找空坪晾晒,每天早晚都需要铺晒,劳神劳力不说,万一碰上下雨天抢收不及时,还会导致稻谷长芽发霉,损失惨重。”
“去年在烟草站指导下,我用烤房烘干稻谷,效益还不错,今年我种了80亩烟、400亩粮,收入可观的勒!”
“多亏了有烤烟房烘干稻谷,不然今年气温不高日照又少,只能低价卖湿谷直接卖掉了,那又会没什么赚头。”
在普满逸香合作社烘烤工厂,烟农们开着三轮车把一袋袋稻谷运送至烤烟房里,早已停烤“休息”的烤烟房又开始“忙碌”的工作了。
一季烤烟一季稻,烤房一年两次用。嘉禾县局(分公司)用心为群众办实事,了解到烟农困境后,主动作为、积极行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求证技术专家、走访烟农群众等方式,系统调研利用烤烟房烘干稻谷的可行性,结合嘉禾县烤烟房资源,联合乡镇政府和合作社,发挥烟叶技术员网格化管理作用,积极引导烟农对闲置烤房进行综合利用,在非烟叶烘烤季节,让闲置烤房服务于大农业。今年嘉禾县空闲期烤烟房使用率高达75%,真正实现“一房多用、一年多收”,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和种稻烟农的直接效益,不断巩固粮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变“传统”为“新能源”,绿色烘烤“有奔头”
如何实现节能高效烘烤,让烟农使用有热情,劳动有赚头?
嘉禾县局(分公司)围绕这一课题不断实践,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有利于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烟农增收、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生物质新型烤房建设,让烟农由传统烘烤模式,转型奔赴绿色低碳智能烘烤之旅。
“刚开始大家不愿意使用烤房烘干稻谷,担心稻谷干湿度不一,还怕对来年烘烤烟叶有影响,得不偿失。”嘉禾县局(分公司)烘烤主管说道。
为了打消烟农顾虑,嘉禾县局(分公司)各站点烘烤师从动员烟农、协调烤房、操作培训、技术指导各环节着手,全过程为烟农做好精细化服务。烟农在烘烤稻谷时,只需设置好烘烤曲线,倒入生物质燃料,自控仪便会精准控温排湿,在手机上也可实时查看烤房温度湿度,调节烘烤工艺,烘烤效果赢得了大家认可。目前,嘉禾县新建生物质烤房1310座,改造生物质烤房1071座,使用生物质燃料烘烤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烟农烘烤成本大大降低,烘烤稻谷效率提升2倍以上,以更简单、更省力的方式让烟区绿色发展更加有底色,烟农增收更加有亮色。
“以前晾晒稻谷每天至少需要两个人工,天气好的话也要晒10天左右。现在用生物质燃料烤房烘干,没有请人难的困扰,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还很环保。烟稻轮作,让我越干越有劲头。”在嘉禾普满乡金叶夜校培训课堂上,烟农老李感叹道。
变“分散”为“集成”,产业发展“有前景”
(大米加工厂)
食以天下先,粮乃民之本。时下,正值大米加工旺季,走进普满粮烟现代农业产业园,大米加工厂正在作业,空气中弥漫着稻米醇香的味道。加工厂内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金黄的稻谷经过拖壳、筛选、精密加工、灌装、封袋等环节,变成了一颗颗莹白清香的大米。据悉,加工厂实行订单定制化生产,单日可产优质稻米10吨。
“在农业局和烟草局的协调下,我们与种粮农户建立‘订单种植模式’,从产品种植、烘烤、加工到销售,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同时强化品牌效应,依托‘富硒’金字招牌,打造了红园绿洲普满香米等特色品牌,充分利用‘湘村636’和旅游终端进行销售,让水稻坐家不愁卖、质优价更高。”逸香合作社理事长说道。
嘉禾县局(分公司)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联合乡镇政府等多方主体协同发力,大力推动以烟稳粮、以烟促粮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地生根,在地域面积仅为全省万分之三的客观条件下,通过精心耕种、巧妙利用、多效赋能,赢得“烟库”“粮仓”美誉。近年来,嘉禾县年种植烤烟5.1万亩,收购烟叶12.5万担左右,烟叶产值2.6亿元,是湖南省第五、郴州市第二的烤烟生产基地、贵州中烟高端卷烟原料定制化开发基地。轮作的晚稻规模5.4万亩左右,产量6.3万吨,晚稻产值1.6亿元,打造了全国万亩优质高产水稻连片示范区、湖南省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和湖南省军供粮基地,让这方小小县城成为流金淌银的致富宝地。
下一步,嘉禾县将继续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大局,正确处理好‘粮’与‘烟’的关系,积极谋划、担当作为,守牢“米袋子”,充盈“钱袋子”,稳固“金叶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李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