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潮涌动新时代 美丽中国入画来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10-24 14: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金秋时节,被称为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昔日黄沙蔽日的景象已悄然蜕变,在舒展起伏的金色沙海里穿插着的一片片盎然绿色,焕发着勃勃生机。

历经三十余载不懈努力,这片曾被视为飞鸟不渡的荒芜之地,已华丽转身,6000多平方公里的绿化修复成就,是库布齐沙漠向世人展示的绿色奇迹,也是美丽中国建设迈出的重大步伐。从北国草原到南疆雨林,从东部沿海到西部群山,一幅幅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壮丽画卷,正随着新时代的浪潮徐徐铺展。

“绿”潮澎湃,绘就发展底色新画卷。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数据最有说服力,七十余载造林不辍,累计造林面积突破10.2亿亩,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从建国初期的8.6%跃升至24.02%,中国人工林面积更是稳居世界之巅,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从毛乌素沙漠的近乎消失,到塞罕坝百万亩林海的蔚为壮观,再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防风固沙与生态经济双赢……一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不仅为百姓铺设了通往富裕的道路,更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绿”韵悠长,编织民生福祉长远梦。“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中国不仅注重“治已病”,更着眼于“防未病”。青藏高原东南缘,途经此处的川青铁路专门实施绕避,增加了20%的建设量,隧道埋深距离地面1000多米,给大熊猫跨种群“相亲路线”让路;西成高铁在建设的过程中向大自然“让步”,以特大桥形式跨越朱鹮国家级保护区湑水河段……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将绿色资源转变成发展资本,不仅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更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彭洪、简艳、王全良)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