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共产党主席:最近几场会议,折射出中国与西方理念大不同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24-10-15 11: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的国际责任与和平愿景。中国对内深化改革,对外加强合作,旨在通过对话解决国际争端,打造更加公平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做法与美西方固守冷战思维、煽动集团对抗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及三大全球倡议,体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何塞·路易斯·森特里亚(José Luis Centella)

西班牙共产党主席

近几个月来,两次意义重大的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一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了中国深化改革的路径与策略,以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为世界指明了一条在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国际冲突的道路。

以马克思主义对当前地缘政治局势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这两次会议文件所蕴含的理论与实践原则在战略角度上是直接相关的。如果大部分国家资源不是被用于发展援助项目,消除全球贫困,为全人类建立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平与进步的未来,而是被倾注于维系军国主义的持续扩张,那么就不可能有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因此,这两次重要会议中的一些内容值得特别强调,这对于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与相关国家实际需求相适应,是至关重要的。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国情下的独特应用,具有不可复制性,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和主张,却具有普遍的研究价值,可以适应全球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

图片来源:新华社

继续深化改革,将为实现发展目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创造必要条件。然而,若缺乏一个以真诚对话与合作为基石的国际关系框架,反之以冷战思维为导向,将世界划分为彼此割裂与对立的阵营,迫使各国无谓地增加军费开支,则无疑将加大实现上述目标的难度。因此,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也向国际社会倡导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

在当前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既要致力于经济发展,又要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将安全作为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石。

任何改革均应认识到,现代化建设应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需要我们积极行动,持续降低碳排放与污染物排放水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同时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助力推动生态建设。

归根结底,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促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应用。然而,在全球日益相互依存的背景下,若忽视国际问题的重要性,将极大增加这一任务的难度。中国致力于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高水平的现代化,这一进程与中国主张的共同应对人类挑战、推动国际社会和平与和谐进步的愿景紧密相连。这正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之间的重要联系所在,它彰显了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约近期也举行了峰会,继续在其成员国间推行冷战思维,即一国的安全必须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安全为代价。冷战思维将国际社会划分为互不相容的对立阵营,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致力于深化国家间的相互尊重,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后者充分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原则涵盖安全、经济和外交等核心议题,促进了对国际法的公正诠释,不允许霸权国家将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强加给其他国家。这一框架呼吁建立更加公平的南北关系,推动加强南南合作,助力更多国家摆脱不发达与贫困的状态。

国际社会是一个多元交融的舞台,汇聚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文明、宗教以及差异化的经济与社会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任何制度或文明均不得诉诸武力以强加其意志于他人,强调世界各文明均蕴含着值得相互借鉴与学习的积极要素。只有克服狭隘的集团政治与“势力范围”思维,才能有效化解影响世界各地不同民族间的紧张与冲突。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所倡导的共同安全模式,致力于终结世界被划分为富裕北方与贫困南方,南方国家长期依附于北方国家的格局。此模式旨在推动南北关系的公平化,深化南南合作,助力更多国家摆脱不发达与贫困状态。其核心理念在于,唯有解决贫困问题,方能使各国人民真正实现和平共处,因为一个更加繁荣的世界,必然是更加安全的世界。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均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们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宏伟、影响最深远的发展合作倡议。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高端智慧传播与交流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Common caus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楼宇亦有贡献

实习生孙维苹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舒靓】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