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局:突出“三环相扣” 助推青年员工成长成才

寿光市局:突出“三环相扣” 助推青年员工成长成才

来源:鲁网 2024-10-09 15: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我感到很幸运,虽然参加工作也就两年时间,但我不但参与了科技项目的攻关研讨,还获得了参加全国QC小组培训的机会,在不断学习中,我能感受到自己进步飞快。”青年员工王雨倩在交流座谈会上发言说道。

青年强,则国家强。近年来,山东潍坊寿光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坚持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青苗成长计划”,厚植成长沃土,打造育人高地,突出课题攻关引领、学习方式创新和岗位练兵加码“三环相扣”,激活人才队伍“一池活水”。

导师“传帮带”,扣紧人才培养环

“我们小组研制的‘二维码工作管理系统’已经在局(营销部)9个部门推广应用,业务规程、应知应会、应办事项这些内容在系统上一目了然。”在二季度寿光市局(营销部)创新工作研讨会上,“潍烟工匠”兼青年人才导师杨玉美介绍说。

为激发青年员工创新创造活力,该局(营销部)首先把握课题攻关这一关键点,坚持实行“导师领航传帮带”制度,采取“双向选择”和“按需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将单位上的岗位能手、技术人才、领域专家、内训师等人员纳入导师评选范围,建立了16人的“导师资源库”,与3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结成“一对一”或“二对一”师徒对子。在带徒过程中,每位导师根据徒弟的岗位实际和攻关重点,确立阶段性的培训目标和持续性的学习计划,并依托机关、服务站两级“创新工作室”,围绕科技项目、岗位创新、专利论文等内容,开展头脑风暴,以“师徒传帮带”和“标杆带后进”模式,不断提升青年员工的创新能力和精益水平。今年以来,共建立“师徒”14对,提报市级以上创新专利3项、论文6篇、科技项目1项。

图为开展“师带徒”交流学习活动

讲堂“激活力”,扣紧管培带动环

“这次的理论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由“小”见“大”,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得清楚、讲得生动,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什么是新时代好青年。”在参与寿光市局(营销部)组织的“党校老师大讲堂”活动后,青年员工王金鑫表示收获颇丰。

一方面,寿光市局(营销部)紧抓学习方式创新这一内核,在青年人才培养上开门搞学习。通过建立专题报告和讲座辅导机制,围绕行业发展热点、难点和青年员工关心的问题,定期将有理论水平的专家讲师、有丰富经验的领导干部和有优秀成果的骨干人才请进来,为青年解答理论学习之疑、工作实际之惑。另一方面,根据青年员工的成长特点,实施“青年人才星空计划”,通过“党性培训+实践锤炼”的方式,组织青年到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依托对标共建开展联学联建活动,持续促进青年人才开阔视野。

与此同时,为了鼓励青年员工大胆分享交流,寿光市局(营销部)还组建“青听学社”青年学习小组,由青年主导日常学习的内容侧重、形式方法和传播模式,让青年学习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6次,选树身边的榜样9人。

图为研讨理论学习培训内容与形式

轮岗“锻本领”扣紧考核激励环

岗位练兵是青年人才进步的“试炼场”,针对岗位特点和企业需求,寿光市局(营销部)开展“岗位互换”轮岗锻炼。按照选派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青年人才进行轮岗锻炼,筛选缺乏机关工作经验的基层青年员工到机关进行轮岗锻炼、推荐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到基层一线岗位轮岗锻炼、在业务岗位和综合岗位开展双向轮岗学习锻炼的原则,在机关、基层青年员工中开展“岗位互换”轮岗锻炼,促进青年人才多岗位历练,解决管理能力不足、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相对狭窄等问题,着力提升青年员工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针对轮岗交流期间的不同工作表现,纳入青年员工“个人成长积分档案”,定期开展积分考核评价,对表现优异的轮岗员工进行考核奖励,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储备复合型人才。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青年员工“岗位互换”25人次。

“青年是发展的希望,青年是振兴的未来。关心、培养、爱护青年是局(营销部)党总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完善青年员工培养方案,积极搭建思想淬炼、基层历练、实践锻炼 ‘三大成长’平台,通过教育、制度、实战‘三环相扣’齐发力,多措并举强化青年员工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充分调动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尽快让青年员工唱主角、做主力,担重任,逐步锻造更加全面、更加长效、更加精准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成长全链条。”寿光市局(营销部)党总支书记、局长、经理毛东伟说道。(通讯员:李可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