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丨人民网评: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

来源:人民网
2024-09-20 09: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如何勇担历史使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尤需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你们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为广大有志青年树立了新的榜样。”犹记得2017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回信,勉励他们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携笔从戎、报效国家,踊跃奔赴强军兴军最前线,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正是新时代青年奋斗面貌的生动缩影,也是对爱国情怀的有力践行。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代代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回望历史,我国文人志士自古以来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近代以来,肇端于国难深重危殆之际,开办于“五四”救亡大潮之中,南开大学的百余年历史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节,见证了爱国精神的传承与流淌。从国家危难之际许多南开学子主动奔赴沙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到新时代携笔从戎、立志报国,矢志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正是因为始终秉持炽热的爱国情怀,一代代青年学子才能与祖国共奋进,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于个人而言,胸怀大我、至诚报国,才能书写大写的人生;于国家而言,擦亮爱国的共同底色,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这是革命先烈赵一曼的宁死不屈、大义凛然;“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这是钱学森冲破重重险阻回到祖国展现的家国情怀和赤胆忠心;“‘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这是南仁东燃尽生命践行的铿锵誓言。时代不同,爱国方式不同,但爱国的追求和内涵始终如一,那就是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振奋了师生爱国斗志。这三问,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种下自强图存的新希望;这三问,揭示了作为中国人的本分,道出了我们何以能在列强入侵时不屈不挠、在一穷二白中奋起直追、在改革发展中砥砺奋进的关键所在;这三问,更是发人深省的洪钟大吕,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如何实现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同频共振,最关键就是要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以实际行动回答好“爱国三问”。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广大青年在脱贫攻坚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奥运竞技赛场奋勇争先……“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实践表明,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当代中国青年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