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三重奏” 奏响非洲发展“幸福曲”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9-18 11: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和中非合作论坛50多个非方成员领导人、非洲地区组织和国际组织代表将再次聚首北京,共叙友谊、共话未来,擘画中非关系共同发展新蓝图,谱写“全球南方”团结合作新篇章。(人民日报)

中国与东非的官方交往始于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曾率领船队到达蒙巴萨,宣德化以柔远人。而今,中国铁路用20年的时间在非洲建了一万公里铁道线,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两片热土虽远隔万里却休戚与共,中非人民携手共进,奏响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大合唱”。

不同凡响——中国制造的“发展之音”。回望过去,非洲国家的历史充满殖民和压迫,在西方设定的发展路径下,非洲发展长期依赖外部援助,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不稳定。如何实现自主发展,摆脱长期困扰非洲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成为非洲国家最为紧迫的课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搭桥梁、建平台,中国为非洲发展带去了新技术,打通了新脉络,让“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大陆开枝散叶。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坦赞铁路、采用中国标准在海外一次性建成的本格拉铁路、有“东非高原生命线”之称的亚吉铁路等,一项项硬联通设施点亮发展的生机。不仅为当地培养了高素质铁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还带去了先进的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非通过全方位的合作,让非洲走上自主发展路径,用非洲方式妥善解决非洲问题,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实现了非洲铁路现代化转变。

和声共鸣——中国合作的“力量之音”。一直以来,中国铁路都秉持着“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合作理念,使非洲大陆上处处是友好交流、互惠共赢的生动实践。坦赞铁路将赞比亚的矿山与坦桑尼亚在非洲东海岸的港口连接起来,曾一度承担了赞比亚80%以上铜矿石的出口运输任务;蒙内铁路建成7年,为肯尼亚创造超7.4万就业岗位;截至今年上半年,亚吉铁路实现商业运输收入总计113亿埃塞俄比亚比尔(约合1.97亿美元),运输收入年均增幅达39%......铺路建站,联通八方,铁路极大的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将非洲人民的幸福感串联起来,成为促进周边经济发展、便民就医、学子求学的“幸福路”,让许多当地人从中非友好合作中受益。截至目前,52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未来,一条条“幸福路”、一个个“繁荣港”、一座座“连心桥”、一张张“赋能网”将持续为非洲人民送去更多中国力量。

旋律悠扬——中国友谊的“千里传音”。中国友谊是一种情感,一种文化,一种力量。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声声驼铃摇到了非洲红海,中非间的贸易、文化和人员往来从此开始。1976年,西方国家仍对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进行经济封锁,而中国在自身同样困难的情况下为两国修建铁路,打开了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非洲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紧贴非洲发展需求,既重视基础设施的牵引作用,也开展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如在交通、减贫、粮食安全、医疗卫生、工业化、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开展合作。一项项合作成果,在非洲大地开花结果、落地生根,真情浇筑出“友谊之花”。9月4日,坦桑尼亚、赞比亚和中国签署一项初步协议,以激活已有数十年历史的坦赞铁路,从而改善资源丰富的东非地区铁路和海洋联运网络,这条服务于发展的干线将在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使得中非友谊更深、合作更广。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历经时间的考验,共同的发展梦想使中非友谊跨越山海之远,把中国与非洲紧紧联系在一起。未来,中非人民将同心协力,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赵倍、胡轩皓)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