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八月,绿树荫浓。近期,武穴市烟草专卖局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将农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推动农网特色线路落地生根。
武穴市梅川镇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发展历史的古镇,有“楚天名镇”之美誉,一直是鄂东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信息文化中心,拥有丰富悠久的文化历史资源和地方特色旅游产业。今年以来,武穴市局以梅川红色旅游线路为依托,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开展“现代终端+”深度融合探索,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终端,促进农网终端“旧貌换新颜”,量身定制“加盟终端”“红色终端”“旅游终端”“综合便民店”等终端模式,不断满足市场化多元化需求,充分释放农网生态效应。
以店为媒,便民利民零距离
免费充电、饮水供应、便民超市、科普宣传、寄递收发、家庭医生……站在马路对面步行道上,便能清楚地看到余川镇徐余冲村综合服务社玻璃橱窗上标识的服务项目。
“店旁边就是徐霞客旅游公园,横岗山旅游风景区也在不远的地方,加上这边的红色旅游路建的好,不管是游客还是过路人都爱走这边,人流量还是有的。自从翻新过后,来光顾的行人旅客更多了,对店里的商品也更放心些了 ”副食店老板徐建国是一位年近50的单身汉,也是徐余冲村志愿服务队队员。过去副食店店面小、货架陈旧、商品多而杂,加之经营方式传统,一直都面临着客流少、盈利差等经营难题。
(营销人员上门开展终端改造前的需求调研 冯南英/摄)
了解需求后,武穴市局服务营销人员立马开展实地调研,发现附近方圆几公里均为山区,周边居民在生活物资购买、快递收发、便民医疗等方面既有需求也有困难,结合终端实际,将其打造为综合便民店,向客户输出现代化的商业理念和经营模式,引进社保代发放、社区团购、快递收发和打印复印等多元化服务项目,更好开展经营、服务民生。
随着到店顾客日益增多,武穴市局积极与徐余冲村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与客户共同在店铺设立了免费茶水、行李寄存、雨伞租借、便民药箱等暖心增值服务,实现“一店多能”,在满足周边居民多元化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店铺人气、提升了经营效益,让农网终端在外靓“面子”的同时,做实服务群众的“里子”。
入“景”随俗,服务出新助经营
现代零售终端如何融合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元素,抢抓新商机?梅川红色旅游线路是一条集“生态、景观、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景观廊道,红色资源丰富,名人古迹甚多,沿线囊括希尔寨、怡湖山庄、横岗山、龙门冲等旅游胜地,充满发展活力。
余川大坝脚下就有这样一个“精致”的农网小店,店招醒目大气,店内窗明几净,定制的货架和柜台分区合理,商品摆放整齐有序,各个角落随处可见文旅“小心机”。
“老陈,你这小店现在真是大变样啊!”一位老顾客结完账说道,“是啊,我也没想到,这小店麻雀变凤凰了,我现在也是这片的明星店铺了。”陈老板笑着说道。
陈老板的综合商店就位于余川大坝鱼头城,周边既有风景秀丽的荆竹水库、匡山通天河景区,又有历史悠久的沧浪书院,还有颇具人气的特色美食鱼头火锅,基于这些文旅元素加持,武穴市局迅速出击,通过“现代终端+旅游”抢占文旅新商机,深入挖掘终端客户资源,聚焦“一景一文化、一店一特色”进行专业化打造,店内新增旅游文创专区,将地方特产、旅游文创等商品进行特色陈列,将文创元素融入到店招、货架中,创意设计“打卡留言墙”“旅游地图”等,创新打造精品线路咨询、亲子种植采摘、民俗特产购置等特色服务模块,为消费者提供有新意、有特色的新体验,把“引客”变“留客”,将“流量”变“销量”。
(营销人员指导客户开展特色陈列 冯南英/摄)
现在,陈老板的小店生意越来越红火,盈利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凭借有特色的商品、贴心的服务,搭上了“旅游快车”,找到了自己的致富道路。
“最近,我注册了抖音账号,化身线上导游,忙着把自家小店的特色展示给大家,向更多的人介绍我们的大坝风光和鱼头美味,希望为家乡发展尽绵薄之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每天都是忙并快乐着,浑身充满了干劲”。
如果把农村卷烟营销网络比作一把锁,现代终端建设则是打开这把锁的“金钥匙”。武穴市局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数字化转型为动力,持续发挥农网特色终端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农网终端转型升级,以乡村“小店经济”推动农网市场大发展。(张子琦)
编辑:rwz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