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考城镇:花生小镇的金色旋律 奏响乡村振兴丰收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11 10:3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9-11 10: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初秋的微风中,兰考县考城镇的田野上泛起了金色的波澜,这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农民们欢笑与希望的时刻。9月10日,考城镇的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绿地毯一样的落花生铺满了田野,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花生摘果机穿梭田间,以其精准高效演绎着科技与自然的和谐乐章,农民的笑脸与辛勤交织,沉甸甸的花生果实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他们汗水浇灌的结晶。

科技引领,智慧农业结硕果。走进考城镇冯庄花生种植示范方,映入眼帘的是合作社负责人冯先庆那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笑脸。“今年,我们合作社400多亩花生预计亩产破千斤,这得益于政府的鼎力支持与科技的强力加持。”冯先庆兴奋地说。正在地里忙着收获的贾马口村花生种植大户魏合启心怀感激的说:“政府推广的ARC微生物菌剂肥料成为今年增收的关键,不仅提升了花生的产量与质量,还预计将每亩地的纯利润推高至约2000元。”考城镇以科技为翼,与省内外顶级科研机构紧密携手,将微生物菌剂、无人机植保、全程机械化等现代化农业技术引入花生种植,成功实现了从传统耕作向智慧农业的跨越。

全产业链升级,打造乡村振兴样板。考城镇副镇长张帅介绍,全镇前瞻性布局,9900亩的花生种植示范方如火如荼,机播机收率高达97%,不仅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更带动周边众多村庄共享发展红利。与此同时,考城镇深化产业链整合,推动花生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其中,兰考大丰植物油有限公司生产的“焦桐花”花生油,不仅荣获国家绿色认证,更以其卓越品质畅销市场,成为考城镇花生产业转型升级的亮丽名片。

绿色生态并举,共筑可持续发展之路。考城镇的乡村振兴之路,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党委副书记、镇长李良分享了花生秸秆和花生壳的循环利用之道:“花生秸秆转化为高蛋白饲草,每吨售价可达千元;花生壳变身为生物质燃料,既环保又增收。”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更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树立了典范。

品牌战略启航,拓宽市场新天地。考城镇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本土,更远眺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李良镇长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强化品牌塑造,推广花生碎、花生酱以及各类咸酥花生炒货等高价值产品,让考城花生的品牌影响力辐射更广。”得益于这样的战略眼光,考城镇在2023年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一村一品示范镇”及农业产业强镇,标志着其在特色产业、科技创新、绿色生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乡村振兴的考城实践与愿景。兰考县考城镇党委书记孔令成的话语掷地有声:“考城镇花生小镇的兴起,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展示了特色产业驱动、科技创新引领、绿色生态并重的乡村振兴模式。考城人民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

考城镇的花生丰收,不仅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科技与智慧的结晶。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每一粒花生都承载着考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梦想,预示着考城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更加辉煌的明天。(图片/李德明 朱广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