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江苏大学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奔赴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邓寨村,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系列充满爱与希望的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音乐、美术、文学、体育、手工……在邓寨小学的支教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准备了各类兴趣课程,释放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乡村的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瞬间我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使命感。”支教大学生徐小茜感叹道。
在支教的课后时间里,志愿者们分成多支小队深入乡村,通过访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了解村里的农业生产、居住环境等情况。
他们走进田间地头,与村民热切交谈,了解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和收成状况,体验蔬菜种植劳作;他们还考察了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电、通讯等,为乡村的发展规划提供建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一学生谈皎说:“在田里和农民伯伯聊天,特别接地气,我感受到了泥土的芬芳和劳动的伟大。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仿佛倾听到了大地的心跳。”
“交流中,村里的奶奶紧紧握我的手,我能从她粗糙、温暖的掌心感受到岁月的故事和生活的坚韧。”志愿者石可晨分享道,除了开展支教、乡村调研,他们还希望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传递温暖与关爱。他们走进村民家中,与村民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在走访过程中,志愿者们向老人们宣传反网络诈骗的知识,并教给老人一些常用的电子设备使用方法。
在村里支教实践的日子里,志愿者们绘制农村文化墙,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还积极开展“村跑”,用脚丈量乡野大地的宽广。志愿者们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洒在村民们的心田。他们围坐在一起,倾心交谈,话语在空气中交织,编织出一幅温暖的乡村人情画卷。
江苏大学大学生志愿者的一系列实践,得到了当地村干部和村民们的高度赞扬和认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实践团大学生纷纷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探索创新,为乡村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