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四川成都至青海西宁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简称川青铁路)于8月30日开通运营。从成都平原那充满生机的绿意盎然,到青海草原那广袤无垠的辽阔壮美,川青铁路好似一条钢铁巨龙,以其独特的韵律和魅力,穿越了层峦叠嶂蜿蜒而上,将川、青两地紧密地连通在一起。川青铁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沿线地区的交通格局,更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掀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浪潮。
川青铁路的建设,冲破重重困难的枷锁。川青铁路途经之处有着复杂的地形地貌,高山深谷和悬崖峭壁像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关卡,给建设者带来了巨大挑战。例如,在建设川青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德胜隧道时,铁路建设者们长期遭遇频繁的塌方和涌水等地质灾害,不断突破隧道施工极限,日夜坚守调整施工方案,历时近十年,这条国内最长单洞双线铁路隧道终于顺利贯通。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从选线上采用“近而不进”的原则,最大限度绕避自然保护区和九寨沟、黄龙水源区,采取开挖长隧道、架设钢栈桥及修建污水处理厂等措施保护铁路沿线环境。铁路建设者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顽强的意志,硬是在这片土地上开辟出了一条通途。
川青铁路的铺就,拥抱沿线地区的发展。川青铁路成黄段位于四川省境内,全长约 276 公里,共设 13 个车站,每年预计将运送旅客 500 万人次,运输物 200 万吨。川青铁路首先为沿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动能,以九寨沟为例,川青铁路通车运营后乘坐动车从成都东站出发,最快1个多小时便能抵达,预计每年将为九寨沟的游客接待量带来30%的增幅,游客范围也将扩大至上千公里外。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黑河镇的甜樱桃、双河镇的脆红李、永和乡的花椒等各色农特产品将搭乘川青铁路这一“快车道”,成为沿线群众的致富新引擎。
川青铁路的开通,促进文化习俗的交融。过去从成都东到九寨沟路途遥远,其跨越多民族区域,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川青铁路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成都的火锅文化与青海的藏族文化将在川青铁路的连接下相遇,沿着这条铁路传播交流向更远的地方;原本鲜为人知的传统手工艺羌绣也会通过铁路被更多游客了解和喜爱,带动当地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神秘优美的藏族和羌族歌舞也随着游客的到来,从以往仅在当地小范围表演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川青铁路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纽带。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川青铁路的建设开通,是成千上万铁路人努力与奋斗的结晶,也是越来越多老百姓欣喜与憧憬的期盼。翻越川西高原,穿过羌乡和藏寨,走过站房和线路,让我们一起纵情享受属于川青铁路的旅程。(文/黄俊杰、廖茂林,图/刘籴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