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学子赴滁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助力文化传承

安大学子赴滁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助力文化传承

来源:鲁网 2024-09-02 16: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4年7月27日至8月20日,来自安徽大学历史学院的暑期实践校级重点团队带着对文化传承的热情与使命,来到了风光绮丽、历史文化资源深厚的皖东名城滁州,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主题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旨在深入挖掘和展示滁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希望通过创新的方式,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到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共同书写这座城市的新篇章。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参观滁州市博物馆

实践团队首先踏上了探访之旅,他们前往了滁州市博物馆、醉翁亭以及琅琊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探访了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地点不仅是滁州的文化地标,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实践团队特别采集并整理了历代摩崖石刻及碑刻的影像资料,用来深入了解滁州历史文化。在滁州市博物馆,团队成员们仔细参观了各类代表性文物,从古代器具到书画碑刻,每一件文物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随后,他们还探访了市内的著名的古街遵阳街,体验了其中结合传统与创新的文旅开发成果。

图为实践团队为滁州文物设计的文创

调研工作完成后,实践团队同滁州市博物馆进行了深入交流,与馆长陈磊围绕“如何讲好滁州历史文化故事”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就必须创新传播方式,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感受到其魅力。于是,一个利用文创作品推广历史文化的创意应运而生。经过多轮研讨和精心挑选,实践团队最终确定了唐代吴道子观自在菩萨画像碑、元代青白釉褐彩长颈瓶、清代青花《醉翁亭记》山水诗文大将军罐等多件极具历史价值与艺术美感的文物作为设计灵感来源。基于这些文物,团队设计了一组独具特色的“滁物风华”主题明信片。这些明信片不仅展现了文物的精美细节,还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使得古老的文物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图为实践团队进行文创明信片公益发放活动

为了扩大暑期实践活动在助力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影响力,实践团队在遵阳街、苏宁广场、市博物馆等人流密集区域进行了文创明信片公益发放,并配套推出了盖章打卡活动。参与者只需在指定地点留言写下对滁州的印象,即可免费领取。活动反响热烈,共有超过2000人次参与了此次活动,不仅本地居民积极响应,许多外地游客也被吸引而来,他们纷纷在明信片上留下自己的感言与祝福。在滁州博物馆的派发活动中,实践团队还收集到数百条有关滁州博物馆的观后感,表达出游客对文博的热情与喜爱。这些反馈不仅是人们对滁州历史文化的肯定,也是对实践团队创新努力的高度认可。

图为安徽大学历史学院与滁州市博物馆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

学子们的有益实践得到市文旅局的支持和协助,安徽大学历史学院还与滁州市博物馆签订了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馆院双方达成高度共识,今后将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就业实习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培养具有历史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也为把文物活化变成文旅资源、打造滁州文旅不懈奋斗。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安徽大学历史学院的学子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文化传承的使命,让更多人了解了滁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公众的文化自信,也为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了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责任与担当。(俞科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