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临池镇,入眼便是宽敞、整洁的柏油路,多彩、美丽的壁画墙,所见之处,皆透露着“新乡村”的别样风情,所见群众,都由内而外散发着对“新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为让“老”村落焕发“新”生机,让文明之风吹入千家万户,临池镇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通过文明礼仪宣讲、理事大厅打造、村庄制度优化等方式,创建和谐村落,营造文明乡风。
文明宣讲进万家,村规民约人人讲
“村里一直在借助‘孔子学堂’‘陈仲子廉政教育基地’等平台,“民主议政日”“村民例会”等契机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在长年累月的学习中,不少群众都养成了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练就了一身文明有礼的沉静气质。”古城村党支部书记王彬骄傲地介绍道。
在古城村,移风易俗是“老”“少”互学、全年龄覆盖的。孩子们上学学了文明礼仪知识,回家争相带领家长去实践;大人们会上听了村规民约、道德模范事迹,自然而然地教导孩子遵规守纪、友爱乡邻。在互教互学中,古城村渐渐摒弃了“老思想”,配合常态化开展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及下大功夫建立的实体强村项目,逐步发展成了绿水环绕、相邻和睦、心齐力足、致富有方的标杆村。不少村民都表示,住在古城,心里有底、行事有方、面上有光。
理事大厅办公事,婚丧嫁娶有新风
“现在过公事不用往外跑,村里就能办的妥妥帖帖。”对于自家不久前在理事大厅举办的喜宴,西黄村的李暑光十分满意,不但饭菜美味,宾客们吃得开心,还省下了租车等麻烦,一举数得,别提多称心。
据了解,西黄村红白理事大厅于2023年建成投用,占地800余平,能同时容纳300余人用餐,村民除购买食材、雇佣厨师外,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一场公事下来能节省近万元。
“现在村里的白事都在理事大厅办,红事也建议村民到这里来,一方面是引导老百姓摒弃陈规旧俗,避免铺张浪费,另一方面也想帮乡亲们节省开支,算好‘经济账’‘明白账’。”据西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李文平介绍,目前,西黄村红白理事大厅已接待公事近30场,有新式的婚礼、订婚宴,也有简办的丧事、送别会,不但杜绝了相互攀比的现象,做到了婚事简办、厚养薄葬,更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成为乡亲们办公事的首选地点。
积分治村有成效,模范代表在身边
来到郑家村,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立在村口的积分统计公示牌,一张张记满村民积分情况的清单,让人忍不住好奇,小小积分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了全村群众参与其中。
“我们的积分标准都是经过反复研究才制定出来的,每一项都有意义,比如垃圾分类打卡要单独给分,这个事虽然简单,却能帮助村民养成垃圾不落地,分门别类做好处理的习惯;志愿服务、春风行动要多给分,大家争着干才好形成乡邻和睦、互帮互助的村庄氛围。”说起村里推行的积分制度,郑家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毕明德信心满满、干劲十足。据他介绍,村民的积分与年终福利、养老福利等直接挂钩,谁的积分多、贡献大,谁就能获取丰厚奖励以及在村民大会上的表彰机会。有奖品还能得名声、争面子,现在村里只要征集志愿者,就有一大批群众报名,真正实现了“人人都是模范代表,个个都有干事担当”。
不论是知识宣讲、理事大厅还是积分制度,背后所蕴藏的都是近年来临池镇对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视与努力。一条条新村规、一个个新理念、一项项新成效,化作春风细雨、和煦暖阳,育出了文明乡风,塑出了和美乡村。
下一步,临池镇将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通过每年的“德孝人物”评选,再选出一批标杆模范;借助日常组织的宣讲、例会等活动,逐步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的破除陈规陋习等行动,让文明乡风吹入千家万户,成为习惯日常,努力以新规约引领新乡风,用移风易俗擦亮乡村振兴底色。(李裕如)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