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瑛瑛:茶艺高手的公益之路

杜瑛瑛:茶艺高手的公益之路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8-29 14: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阳光静好的午后,浙江省永康市好乔茶庄内,杜瑛瑛轻舒玉腕,将沸腾的水以温柔的方式冲入茶壶,霎时便氤氲起清清淡淡、若有似无的茶香来...

图为杜瑛瑛在店内泡茶待客 杜瑛瑛 供图

杜瑛瑛与茶结缘,源于一次感冒,先生为她冲泡了一杯浓浓的红茶水,然后睡了一觉、出了一身汗,病便好了。那一次起,不喝茶的杜瑛瑛对茶产生了兴趣,慢慢踏上寻茶、习茶之旅。

2009年至今,杜瑛瑛凭着一股刻苦耐劳的韧劲,在传承传统茶技艺之路上不断探索学习、创新、实践、总结,先后获得国家茶艺一级高级技师、茶艺培训师、国家评茶二级技师、评茶员二级技师、茶艺考评员、评茶员考评员、国际中华工夫茶艺师、TES国际茶道技师证书以及公共营养师二级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从一个品茶小白到高级茶艺技师,杜瑛瑛花了十五年。

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茶文化,杜瑛瑛创办一家名为”好乔茶庄”的茶艺馆,并零售卷烟、酒水、茶叶等商品。除了在茶馆中传授茶文化知识,杜瑛瑛还创办了好乔茶学堂,为更多人提供系统学习茶文化的机会,数年来,已培养中高级茶艺师近千名,带徒参加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冠军数名。

图为杜瑛瑛和茶艺学堂学员合影 杜瑛瑛 供图

杜瑛瑛有十几年的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对健康养生特别关注,对以茶养生也颇有研究。

“应季而食,因时而饮,是古老而又朴素的自然智慧。”杜瑛瑛向笔者介绍道,“顺应四时变换,选择“对”的茶,不仅能产生愉悦的力量,更能激发灵感,治愈生活。”她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和品茶感受,向周边朋友和消费者会员提供应季饮茶指南。

秋天将至,杜瑛瑛将新鲜采摘的金桂和龙井坑野茶,以一比一的比例混合,用炭火焙制一定时间,简易的桂花红茶就做好了。等到焙火的火气褪去,就可以尝到桂花与茶叶融合的温馨暖意,她说这是人与秋天的一期一会。

近年来,永康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客户经理在实地走访中了解到零售户杜瑛瑛的事迹,积极引导其参与红色驿站、社区的公益教学活动,为进一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杜瑛瑛响应号召,在社区、学校、红色驿站等处开设茶文化教学课程,通过举办讲座、演示茶艺等形式,让茶文化走进乡村学校、老年大学、企事业单位,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茶文化。

今年暑假,杜瑛瑛联合3家红色驿站,在霓虹社区开设亲子茶艺课堂,累计吸引120余人次参与茶艺之旅,大大激发了群众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图为杜瑛瑛(中)在社区开设暑假亲子茶艺课堂 杜瑛瑛 供图

杜瑛瑛颇为自豪的是,身边的家人、朋友在她的感染下,慢慢放弃了打牌、喝酒等生活习惯,与她一起喝茶品茶,享受健康人生。学茶、品茶、讲茶的背后,是杜瑛瑛热爱生活的心。

每个人对好茶的理解不一样,这不仅仅是价格、口感上的区别,更多的是茶赋予人的领悟不一样。从味道到心灵,茶给予人的精神享受会带来心灵上的满足与幸福,而杜瑛瑛,也将坚定地在传播茶文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陈佳)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