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襄”前行 绿色向未来

精益“襄”前行 绿色向未来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8-28 11: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绿色物流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物流中心坚持把物流绿色转型摆在重要位置,找准着力点和切入口,主动探索、主动作为,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绿色环保、精益节约的新路子,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亮。

用心管理 建设更绿色

自异地搬迁以来,物流中心始终秉持建设“绿色园区”的发展理念,精心规划、设计园内每一块绿色区域,用心管理园内花草树木,月季养人眼,栀子沁人心,景观宜人,将“工作园区”打造为“美丽家园”,为员工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

同时,物流中心还通过植树节、党员活动日和文化建设发展契机,积极开展“园区环境我来建”“同植一棵树 共建同心林”“美好环境共同缔造”“我劳动我快乐”等活动,发动广大员工,持续优化园区环境,种植绿树,清理菜园,种植绿色蔬菜瓜果,实现蔬果自给自足。

图为襄阳烟草物流中心在园区菜园收获绿色蔬果情景

在园区中,物流中心还增设颜色鲜亮的分类垃圾筒,加大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普及,增强员工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员工精准投放垃圾,并提倡低碳出行,减少园区机动车辆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精益管理 运行更绿色

近年来,物流中心积极开展以“节能、节水、节材、环保”为主要特征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使用绿色低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在办公区,智能照明系统的使用,是物流中心倡导节约、精益管理的一个生动实例。

“自从采用了智能照明系统,咱们物流中心一年可以节约2万多度电呢!”综合部工作人员说。

在日常工作中,物流中心要求全体员工树立精益绿色工作理念,尽量实行无纸化办公,对确需打印的资料实行双面打印;尽量使用个人玻璃杯,减少一次性纸杯的浪费;下班前关闭电脑、电灯、空调等,避免用电浪费;在水源处张贴“节约用水”标语,减少用水浪费。

在食堂区,物流中心严格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对食堂座位进行隔断分离,确保用餐环境舒适卫生;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食物浪费,营造“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

在仓储间,物流中心积极探索包装材料回收使用途径,实现仓储管理精益化、回收利用效率高。

图为襄阳烟草物流中心仓库工作人员回收整理卷烟纸箱情景

“经过测算,我们半年可以回收50.39万个烟箱,回收率达到99.23%。”仓储部工作人员说。

在卷烟包装箱的处理上,仓储部工作人员还精确测算条烟包装塑膜数量,在保证卷烟包装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过程浪费。

图为襄阳烟草物流中心新能源车辆整齐排列情景

在卸货平台,物流中心强化过程管控,按照卷烟卸货和开箱操作标准开展作业,加强卷烟装卸人员的操作培训和现场管理,切实提高烟箱拆卸完好率和工业企业烟箱回收率。

此外,物流中心还立足工作实际,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送货车,稳妥提高新能源送货车辆占比,有效降低车辆运行成本和环境污染,全市共启用12台新能源送货车,推动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着力打造绿色环保物流。

创新改革 配送更绿色

2022年以来,襄阳烟草物流中心全面整合全市物流资源,在宜城、枣阳、老河口、谷城四个县区成功推行直送改革,先后取消了宜城、枣阳、老河口、谷城四个中转对接点,改由襄阳烟草物流中心总部直接配送,共计精减配送线路20条、送货车辆2台、中转车辆4台,实现了人、车资源的集中管理和有效优化,节约了经济成本,减少了车辆使用和污染,开启了绿色配送服务新格局。

“我们还定期开展驾驶员培训,纠正驾驶员不良行车习惯,避免出现长时间热车、过度使用空调等情况,提升驾驶员的节约意识;同时,我们注重送货车辆日常养护,降低车辆运行油耗,延长车辆使用寿命。”送货部管理人员说。

在公示栏上,送货部每月对物流线路相关成本指标、运行指标进行通报,开展车组与车组间的费用对标,通过数据晾晒,监督各车组的行车过程管理。针对个别车组出现的浪费现象,加强节约管控和督办,逐步减少车辆运行成本。

在注重园区内部管理的同时,襄阳烟草物流中心还积极走出去,赴江西九江等地开展对标共建活动,通过互动交流、深入探讨,在绿色物流、精益物流等方面引进先进单位先进管理理念,取长补短,不断提升绿色物流管理水平。

展望未来,襄阳烟草物流中心将继续走好精益发展之路,持续探索智慧物流与绿色物流的深度融合,将绿色技术和绿色管理不断融入园区建设之中,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奋力书写新时代绿色物流工作新篇章。(秦月、景欣哲)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